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玉米市场价格产生了明显影响,期现货市场价格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前一时期,大连玉米主力805合约期价最高上冲至1816元/吨,但是现在已经回落到了1690元/吨一线。目前,政府仍在加大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一方面通过取消玉米等粮食产品出口退税、开征出口关税政策来控制东北产区玉米出口,另一方面通过拍卖形式不断增加南方销区市场供应量。因此,预计短期内在国家政策的强力调控下,在农户和贸易商加大销售力度的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的弱势振荡格局仍将延续。
产区农民惜售心理松动,市场供给量逐渐增加
由于东北地区玉米水分高、单元农民家庭粮食产量大,加上开春后无法晾晒和大量长期保管。因此,虽然有国家的“三补一免”的优惠政策,农民不必在春节前被迫大量售粮,但当前仍有一部分农民卖出了一部分粮食,后期随着气温的回升粮食保管逐渐困难,加上春播需要卖粮兑现购买农资,估计产区农民很快将集中售粮。据了解,由于近日东北地区气温下降,当地市场玉米上市量已较前期有所放大。而随着东北地区玉米外运量的不断增加,其对市场价格的打压不可避免。另据了解,当前华北黄淮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农民留存玉米量约在50%―70%,虽然农民仍存在一定惜售心理,但当前的市场价格水平已逐渐接近农民的售粮心理价位,加上春节前当地一些农民准备还贷,估计其出售玉米的进度也将加快。
玉米副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深加工企业收购资金周转不畅
受宏观政策调控及需求明显放缓的影响,2007年12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相关副产品价格出现了下跌,而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近日发出通知称,自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自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这些措施无疑将令玉米价格雪上加霜。据了解,当前DDGS出厂价跌幅在200―250元/吨、蛋白粉在700―800元/吨、淀粉在50―80元/吨、玉米油在500―700元/吨,同时大部分饲料企业备货积极性不高,这最终导致一些深加工企业玉米原料收购资金出现了不同程度不畅,由于国内相当一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原料收购资金主要是通过销售产品、回笼资金渠道来获得的,因此,玉米副产品价格下跌的市场发展趋势将会使其收购积极性受限。
国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不高,饲料企业看空心理浓厚
为了保证玉米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国家已经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举行了4次国储玉米竞价销售活动,共计划销售玉米200万吨,但实际成交结果不太理想,成交率和成交价格均不高,这说明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并不紧张,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预期。国储玉米抛储适时缓解了当前玉米市场供应有可能趋紧的局面,并且所传递的政策信号也改善了农户惜售、粮商囤积的心理,起到了抑制后期玉米价格上扬和稳定市场的作用。另外,从国储玉米4次竞价交易结果来分析,我们足以看出当前玉米市场上看空人气暂居上风,需方仍以观望为主。由于玉米是国家宏观调控粮油价格主要压制的品种,因此,国家抛售国储玉米的活动估计不会就此停止,后期仍会视市场情况适时抛售一定数量的储备玉米,短期内玉米市场价格将很难出现上涨走势。与此同时,由于小麦价格大幅走低,其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的数量趋于增加,当前一些饲料厂已开始大量采购小麦替代玉米。据了解,当前华北黄淮地区饲料企业已明显提高了小麦替代玉米的数量,鸭料替代比例已达到了30%―40%,猪料替代比例为20%―30%。
综合来看,随着气温下降和产区农民惜售心理的减弱,东北玉米产区将迎来新玉米上市高峰,同时由于贷款仍未完全发放,贸易商及粮库入库数量稀少,收购市场仍由玉米深加工企业主导,而宏观政策调控仍将继续打压市场,且其影响力会更加深入,预计玉米价格仍将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