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棉花年报:棉花处于牛市初期阶段
2008-01-24   来源:中国农业网   

  2007年棉花价格先抑后扬,震荡走高,美棉在取消出口补贴后,棉花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中国纺织品仍然维持增长,但由于人民币升值、纺织出口退税调降和棉花进口成本偏高等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开始下降。2008年在美棉种植面积继续下降、其他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国内棉花的价格被低估、棉花和其他农产品比价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全球棉花价格极有可能在美棉的带领下,延续2007年下半年的震荡上涨走势,走出持续三年的低迷局面,重新确立牛市格局。

  第一部分 2007年行情回顾

  回顾2007年的棉花行情,可以概括为"先抑后扬 震荡走高"。1-5月国内、国际市场棉价持续走低,并达到了近三年的低价区域;5月份开始扭转跌势大幅上涨,确立了5月份的年度低点;7月份以后棉价未能延续前期单边上涨局面,以宽幅震荡小幅推升走势为主。

  2007年是国际棉花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美棉自出口补贴取消后棉花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而印度棉异军突起在国际棉花市场上挤占了美棉的份额。中国的纺织行业在2007年仍然维持增长,但由于人民币升值、纺织出口退税调降、纺织品输欧输美配额和棉花进口成本偏高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开始下降,纺织行业的高速增长势头已经开始出现颓势。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在国际纺织市场抢占中国的份额,中国和印度由于种植技术和转基因棉种推广的原因,产量大幅增加,世界棉花的生产和消费重心进一步向亚洲偏移。

  一 国内棉花价格行情回顾

  2007年度的棉花行情总的来看走出了持续下跌--震荡上行的价格走势。趋势上看,可以分为两个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从2007年1月到2007年5月。这一阶段是棉花本年度行情最为低迷的一个阶段,由于中国的棉花进口持续低于预期,市场不断对中国的棉花供需缺口数据向下修正,郑棉指数一路走低,而关于中国06-07年度棉花实际产量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2、第二个阶段从2007年5月到2007年12月。这一阶段是本年棉花行情的主流趋势,价格是震荡攀升,而价格上涨的直接诱因是中国国内在5月中下旬突然出现的棉花供应短缺。同时由于07-08年度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造成了市场对于新棉产量下降的预期,国内棉花价格迅速飙升,5-7月两个月时间涨幅超过1500元/吨。其后由于7月份开始的国储棉拍卖,以及07-08年度中国和印度的棉花丰产的供应压力在10月份开始体现,郑棉出现了两拨幅度接近1000元/吨的中级回调行情。

  二 美国棉花价格行情回顾

  美棉在07年度的走势大体与郑棉相同,但上涨的力度强于郑棉,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行情。

  1、第一个阶段从2007年1月到2007年5月。这一阶段美棉走势疲软,震荡走低。由于前期美棉出口数据不理想,使得美国农业部持续调低年度出口预期同时调高期末库存数据。庞大的CCC贷款库存以及处于历史高位的NYBOT棉花期货库存压制了美棉的行情。而持有大量净多头寸基金在0705合约向0707合约换月期间大幅平仓导致期价连续下跌,在5月份形成年度低点。

  2、第二个阶段是2007年5月到2007年7月。这一阶段美棉强势上扬,走出上涨幅度达到20美分的牛市行情。这一阶段刺激美棉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市场棉花供应出现短缺,美国CCC贷款库存大量赎出,美棉出口数据显著好转。第二是美棉07-08年度种植面积确定,较上年度大幅减少近30%。基金大举入场做多,推高美棉价格在7月中旬达到年度高点。

  3、第三个阶段是2007年7月到2007年12月。这一阶段美棉以震荡调整为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快速上攻后,基金买盘和商业卖盘形成对峙拉锯格局,虽然美棉大幅减产但中国印度等国的丰产弥补了美棉减产的缺口。特别是印度棉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抢占了美棉的出口份额。随着美棉的出口量下降,基金做多开始变得更加谨慎。到年底关于08-09年度美棉播种面积的预期开始成为市场的焦点。由于市场预期美棉种植面积将在上年度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减少,美棉最终维持在了年度的相对高价位区。

  第二部分 基本面分析

  一、全球棉花供需格局分析

  1.全球棉花收获面积与单产分析

  2.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分析

  3.全球棉花绝对库存水平偏高,但是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4.全球棉花的生产和消费重心进一步向亚洲地区偏移

  5.总结

  根据全球棉花的供需状况来分析,全球的棉花供需平衡局面仍然维持,但期末库存不断创新高的局面在2007-2008年度将发生改变,在世界棉花消费量继续平稳增长的同时,由于美国的棉花产量大幅下降,世界棉花的生产增长趋于平缓,而且这一局面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二、中国棉花供需格局分析

  中国国内棉花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是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同时中国的产量和消费量也是世界第一,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世界棉花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中国的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棉花的价格走势。

  2004-2006年以来中国棉花的消费量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局面,而产量虽然也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及消费量的增长幅度,因此产需缺口迅速扩大,但是2007年开始中国的棉花消费量增长开始趋缓,最近两年中国的产需缺口相对趋于稳定。基本维持在200-300万吨/年。

  中国棉花的出口量一直维持在相对低位,而棉花进口量在2004-2006年一直稳步增长,2006-2007年度由于中国棉花创纪录的产量,棉花进口量显著下降。这一趋势也反应出中国棉花的产需缺口已经由不断扩大转为相对稳定。

  三、美国棉花供需格局分析。

  由于美国于2006年8月1日开始取消了棉花出口补贴,美国的农民开始减少棉花种植面积,美棉的产量自2006年开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同时由于中国、印度等国的纺织行业的竞争力更强,美国的纺织行业也处于萎缩状态中,用棉量也处于下降趋势中。2007年美棉产量410万吨左右,而消费量在100万吨左右。

  美棉的年度出口量一般稳定在300万吨左右。从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美棉的出口总量338.6万吨较近五年平均水平高,装运量快于往年同期,而签约量略落后与近五年平均水平。

  四、印度棉花供需分析

  印度的产量和消费量近几年以来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水平,特别是产量,随着转基因棉的推广,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印度棉的单产水平迅速提高,总产已经稳定在510万吨水平,而消费量已经增长到了420万吨水平,印度棉可供出口量大致在90-100万吨之间。

  第三部分 郑棉和美棉技术分析

  一、郑棉技术分析

  二、美棉技术分析

  第四部分.市场焦点探讨

  2007年国内外市场的焦点较多,其中美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中国的产量和进口量数据修正,国际棉花出口市场印度棉对美棉的冲击等焦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二、中国棉花产量和出口量的修正

  三、国内和国际棉花、棉纱比价关系的变化

  四、印度棉与美棉的竞争关系

  第五部分 后期棉花市场热点问题

  一、宏观调控是否对中国纺织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二、 中国的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是否修改

  三、纺织品出口欧盟配额政策取消的影响

  四、美棉市场基金的影响

  五、中国的棉花进口配额调控政策能否继续有效控制国内棉价

  第六部分 2008年行情展望

  展望2008年度,国内和国际棉花价格极有可能延续2007年下半年的震荡上涨格局,在其他农产品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棉花的价格已经被低估,棉花和其他农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棉花产量的降低,而在前几年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格局下形成的棉花价格区间也必将被打破。

  由于美国农民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最高,因此美国的棉花播种面积2007年就已经开始大幅缩减,2008年美棉的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已成定局,而且这一趋势极有可能在中国和印度等主要产棉国也开始出现,美国棉花期货市场是世界棉花价格的定价中心,美棉很有可能在2008年引领着国际和中国棉花价格走出持续三年的低迷局面确立牛市格局。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864-1.html

标签:农机 棉花 阶段 初期 处于 年报 牛市

上一篇:山东宁津县绿色蔬菜分外“香”
下一篇:2008年中国纺织业竞争日趋激烈 两极分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