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鱼塘高标准改造每亩多赚1万多元
2008-01-24   来源:中国农业网   

  鹤山鱼塘高标准整治是鹤山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品牌化举措,成为一些乡镇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但由于鱼塘改造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它经历了一个复杂和曲折的过程,而且并非改造之后就意味着农民可持续地朝着增产增收的方向疾驶。鹤山鱼塘高标准整治同整个中国的改革过程一样,有收获的喜悦,同时也伴随着阵痛。本报记者近日深入鹤山部分鱼塘改造村落调查发现,鱼塘高标准整治之后,整体上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但对于一部分养鱼户来说,他们正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鱼塘改造势在必行

  鹤山的鱼塘改造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记者从鹤山水产局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鱼塘逐年老化,加上承包体制引发的短期行为等原因,鱼塘质量逐年下降,普遍存在“基崩塘浅路难行,排灌不分病害多”的现象,造成养殖产量下降,鱼病增多,成本加重,不能养殖优新品种,农民收入逐年降低,水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挑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鱼塘标准化整治、改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2000年,鹤山市提出“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构筑碧水蓝天”的整治低产鱼塘构思,力求通过对连片鱼塘进行高标准整治,提高鹤山市渔业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渔业增效、渔农增收。同年,鹤山市选择了古劳镇的大埠围低产鱼塘作为整治的试点,严格执行国家一类鱼塘标准,按照“路路到塘头,运输机械化,排灌要分家”的目标兴建现代化水产养殖区。

  但是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市镇财政补贴只有每亩800元左右,其余费用需要村民自己筹资,一下子要村民掏出一笔钱去为集体办事,辛苦的农民总是要考虑再三的。据悉,当时改造第一批105亩鱼塘时,村民们足足召开了80多次会议讨论今后的收入分配问题,而改造涉及到整修塘堤路面,有的村民还要考虑风水问题,但是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调解,最后村民逐渐理解,并认可了改造的方向。2002年,该区连片完成低改鱼塘3500亩,被立项为江门市现代化水产养殖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古劳大埠围标准化鱼塘整治成功,为鹤山市整治标准化鱼塘拉开了序幕。到2007年底,鹤山市共高标准整治鱼塘1.3万亩,总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其中整治规模较大的区片均集中在古劳镇,分别是大埠围3500亩,新星村2000亩,连南罗江围1500亩。在龙口、桃源、址山、宅梧等镇也有小面积试点。

  鱼塘改造为村民带来甜头

  古劳连南罗江围是最新一批改造点,到2007年年底才彻底改造完毕。记者近日在罗江围看到,鱼塘分布均匀,塘堤宽敞,阡陌交通,村民们正在塘堤上忙着新建猪舍,一派火热气象。古劳梧坑村村民李明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是散养一个塘,但现在信心很足,去年刚刚投标3年,准备打理好5个塘总计45亩之多,他相信今后将会有很大的产出,“相比以前,改造后的鱼塘看上去有一些优势。”李明说。

  交通向来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对于养鱼农民来说,一年下来本身劳动强度就很大,如果有好的交通,就不会花费太多人力财力去解决运输问题。据悉,以前罗江围塘堤很烂,摩托车都不可通行,农民捕了鱼必须要人力挑到附近的村口大道上,还得出钱请人工,开销不小,“现在不需要那额外的开销了,因为到处都通畅,货车都可直接开到塘头拉鱼。”李明说。

  在摩拳擦掌的“新人”李明看来,鱼塘改造后的直接优势是交通,但改造后的鱼塘究竟有何优势?鹤山最早的鱼塘改造试点大埠村的情况也许最能体现。资料显示,2006年8月,台风“派比安”袭击鹤山,使鹤山渔业遭受严重损失。古劳鱼塘大面积受浸,而该镇大埠围、新星管区经整治过的鱼塘则没有受到内涝影响。台风过后,当时尚未改造的古劳镇连南管区罗江围鱼塘区变成一片泽国,而一堤之隔的大埠围低改区鱼塘则安然无恙。

  对于绝大多数养鱼户来说,他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鱼塘改造后的产量。改造后,由于鱼塘规格化、标准化,原有的鱼塘病害得到遏制,优质品种得到推广。低改区池塘从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转向养殖优质品种,“四大家鱼”比重逐年减少,桂花鱼、笋壳鱼、梭鲈、鳗鱼、甲鱼、鲈鱼、黄颡鱼等高档品种的比重逐年增加。资料显示,鹤山市2006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1361吨,总产值2572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34%和11%。鱼塘产量大幅提高,养殖条件优化,水体加深,鱼塘单产提高,由原来的亩产不足4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较前期增长了1倍;2002年古劳大埠围的鱼塘平均亩产值由整治前不足0.3万元/亩提高到整治后的1.5万元/亩,亩产值实现大幅增长。鱼塘租金从整治前的400元/亩提升到1200元/亩,最高2000多元/亩,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高,大埠村低改前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11-12万元,整治后,2006年该村集体年收入大幅提高到120万元,比低改前增加了近10倍。大埠村村民冯伯养鱼多年,他说,市价好,分红多,那几年可是赚了不少钱。

  村民体味“阵痛”

  大埠村鱼塘改造已经6年,村民是否可持续地享受改革之乐?记者从大埠村村民处了解到,由于去年物价上涨,渔业市场变化,鱼塘改造几年后,一部分养鱼户正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焦灼状态。

  以前大埠村的塘堤上猪舍林立,养鱼户一般都会配套着养猪,这样可以在取得养猪收入的同时,为鱼塘里的鱼提供肥料,但是近日记者在大埠村看到,一眼望去,堤坝上大多数猪舍都残破不堪,“从去年年初开始,很多人都不养猪了。”大埠村村民冯庆财说。

  冯庆财介绍说,早几年家家养鱼户都有养猪,但是近两年尤其是去年以来,物价上涨,猪苗要400元/只,猪饲料也从80多元/包涨到了130多元/包,一头猪从猪苗到出栏至少吃6袋饲料,算下来成本接近1000元,今年猪的市价虽好,但水涨船高,成本也在上升,养鱼户养猪并不能赚到很多钱。有很多人反倒亏本,于是不再继续养猪。“养猪,亏,不养猪,还是亏。”冯庆财说。由于猪粪可以作为鱼饲料,所以如若不养猪,农民还得掏钱购买鱼饲料,而鱼饲料价格也是100多元/包,两口鱼塘一天需要放下去3包,即一天投入成本就达300多元。

  增氧机是养鱼必需的设备,冯庆财拿出一叠电费通知单,记者看到,他家两口塘2007年11月的电费为2182多元,他说:“现在感觉电费也越来越贵。”

  多位村民告诉记者,鱼的市价在跌,如桂花鱼从前几年的15-20元/斤降到现在的13-14元/斤,草鱼从5.5元/斤降到现在的4.2元/斤,所以改造后虽然鱼塘产量在增加,但是成本上升和鱼价跌落,他们还是赚不钱。

  村民们认为,最大一笔成本来自越来越贵的塘租。据悉,村民承包鱼塘采取投标方式,三年一投,先交塘租,然后自己抽水养鱼。养鱼村民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塘租越来越贵,他们说,养鱼户也是农民,节节增加的塘租成为一个成本负担。

  冯庆财说,自己承包的两口塘(共8亩)2007年的塘租加起来是11000多元的过程,而在几年前,只要4000多元。养了20多年鱼的大埠村村民冯强叹息说:“以前塘租每年只需要400多元/亩,现在很多都需要2000元左右/亩,3年下来我亏了6万多元。”塘租问题甚至让最新改造完毕的罗江围村民都有所担忧。叶叔在鱼塘改造后投标经营两口鱼塘(共8亩),但投入塘租从原来的400多元/亩增加到了1700元/亩。他现在手头紧,新盖的猪舍都没敢请人工,只能自己干,叶叔意味深长地发出感叹:“有钱人才能养鱼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859-1.html

标签:农机 多赚 多元 每亩 改造 标准 鱼塘

上一篇:1月23日CBOT大豆日评:全线跌停
下一篇:圈中有猪库里有肉 大连节日猪肉价格不会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