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供需趋紧 东北部分地区却出现卖粮难
2008-02-01   来源:中国农业网   

  日益严峻的国内通胀压力,让高层对作为“百价之基”的国内粮价走势异常关注。而“中储粮”这一粮食购销环节的“国家队”,能否在“稳定粮价”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两者间取得微妙平衡,对于2008年经济全局至关重要。 

  这无疑需要高超的调控技巧,特别是在全球粮食库存再创新低、国际油价带动全球粮价飙升,以及国内农民收入受高企的CPI压迫而日显逼仄的现实之下。

  也因之,中储粮在“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的基础上,将2008年的工作重点转向“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对此高度关注,温家宝、曾培炎、回良玉等领导人均作出重要批示。

  从“国家大粮仓”到“市场大粮商”,中储粮需要更好地承担粮价稳定器作用。

  “卖粮难”背离全球粮价

  在全球粮食库存降至30年新低的背景下,本刊记者调研时却发现,辽宁省稻米产区,不可思议地出现了“卖粮难”。

  辽宁大洼县新兴镇佗子里村部分农民告诉记者,往年秋收之后,村子里每天都有八九台收粮的三轮车上门收粮,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的运米大货车也“纷至沓来”。但2007年秋收之后,上门收粮的三轮车几乎没有,本地的大米加工企业也不收粮,外省市的收粮车则更少。

  与此同时,却是国际权威机构对于全球粮食供应趋紧的一再预警。

  而一些地区出现卖粮难,直接导致农民种植效益下降。

  眼下“卖粮难”的多重原因

  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卖粮难”问题,既与气候环境等具体因素有关,也隐含着深刻的购销环节体制机制弊端。

  首先是受去年东北稻米大幅增产影响,国内粮商稻谷库存较高。

  2007年,仅黑龙江省稻米产量就比上年增加23亿多公斤,增幅17.5%,受此影响,辽宁水稻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批粮商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其次是农民及粮食经销商处于购销僵持状态。

  盘锦市友谊粮库主任赵喜忠说,上年度辽宁水稻主产区的稻米平均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1.94元,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因此2007年以来多数农民加大了水稻种植的投入力度,而且对未来稻米价格预期较高。但是盘锦地区的国储粮库每年在这个时候都要轮出7万吨以上稻米,市场价格一旦上涨,粮食部门就会很快轮出储备粮,价格就会回落。外地经销商不敢进货,都在观望,越降价越不敢买。

  三是受气候因素影响,2007年度盘锦稻米质量比往年略低。

  大洼县粮食集团下属的辽河三角洲米业有限公司经理方生说,盘锦地区2007年稻米产量较高,但出米率较低。往年平均是二等粮,2007年三等粮更多一些。而粮食收购企业收粮标准高,导致很多农民不能顺利卖粮。

  四是粮食收购企业贷款难度加大。

  据记者了解,农业发展银行实行新的信用等级评估机制,加之2007年开始紧缩银根,农发行对粮食企业的贷款规模有所控制,这也加剧了粮食收购企业的贷款难度。赵喜忠说,当前农发行在发放粮食收购贷款上的风险保证金比例达到10%~15%,且利息不能剔除。例如,粮库从农发行贷款1000万元粮食收购资金,扣除风险保证金之后只剩850万元~900万元的资金,但要按1000万元的贷款总额缴纳利息。农发行的这些政策增加了粮食收购企业的收购成本。

  五是铁路运输困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铁路运输瓶颈问题极大制约了辽宁水稻主产区稻米的外运,并制约了稻米的加工,导致粮商不敢收粮。当前国内海运价格不稳定,从辽宁发往广东的集装箱价格两个月下降500元,因此进货商也不愿进货。方生说,受市场行情影响,2007/08年度公司还没有从农发行贷款进行大规模收购,而之前一个年度公司则从农发行贷款1800万元收购水稻。

  稳定粮价不容乐观

  而在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看来,局部性、时段性存在的粮食供求失衡甚至价格背离,恰是正在求解的现阶段中国粮食供求诸多难题之一。

  事实上,此前连续三年丰产而农民仍能增收,市场粮价“不降反升”,中储粮的“国家队”起了关键的作用。“丰则贵籴,欠则贱粜”的“反市场”操作,在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稳定了供求,延续了连续丰产的好势头。

  某种程度上说,中储粮公司就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蓄水池,而在通胀压力严峻的背景下,已接手中央储备粮总公司总经理职务8个月的包克辛,接受本刊采访时对今年的国际国内粮食形势作了一番分析。

  首先是全球趋紧的粮食供求形势,将对我国粮价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是国际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影响。持续贬值的美元对以美元标价的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不小压力;三是国际海运费用大幅提高,推动贸易成本增加;四是国际投机基金对部分粮食品种的追炒,也在加剧粮价的波动。
  
  综合这些因素,包克辛认为今年全球粮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也不排除出现新一轮上涨的可能。

  供求之外,包克辛认为国际流通方面的变化也不可小视。目前国际粮食市场虽然仍保持多企业和多国竞争态势,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几大跨国粮商加快在全球范围配置粮油生产、加工、贸易资源,在占据了我国油脂油料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后,开始拓展国内粮食贸易等业务,更深层次涉足我国粮食领域,正在推动我国粮食流通格局的调整。

  从国内看,稳定粮价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因素同在。

  从积极方面看,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2007年产量超过10000亿斤,产需缺口有所缩小;全国粮食库存充裕,成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雄厚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稳定国内粮价也面临诸多难题。

  一是受农业比较效益影响,在更高基数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难度加大;二是粮食品种、区域结构矛盾还很突出,大豆缺口增大、玉米供需日益偏紧;三是流通环节仍存在转型期政府调控载体缺位、市场主体行为不成熟等问题;四是物流不够畅通,造成过度投机和时段性、局部性供求矛盾发生概率较高等问题,防止个别品种、个别区域价格异常波动并向更大范围传导的难度也相应加大。

  向“市场大粮商”艰难转型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中央储备粮布局趋于合理,库存质量达到储备制度建立以来最好水平,品种结构不断调整改善,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基本上能够胜任调节年度间、地区间供求余缺,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应对突发事件的重任。

  “中储粮”成立之初,中央要求“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如今,这一要求在中央储备粮总公司7年的履职下已经完全实现,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大粮仓”。

  2008年,中央赋予中央储备粮工作“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职责。就是说,国家要求中央储备粮总公司提高对粮食市场的占有率,争取粮食市场的话语权,在市场竞争中更有效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真正成为“市场大粮商”。

  由“国家大粮仓”向“市场大粮商”转型,意味着既要在供给短缺、价格过快上涨时稳定市场,又要在价格大幅下跌、生产滑坡时扶持生产;既要采取最低收购价调节办法,又要做好储备吞吐、调运等调节工作;既要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又要保护生产者利益,引导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之上。

  对此,包克辛坦言目前中央储备粮工作仍存三大薄弱环节:

  一是各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承担任务繁重,管理平台不足,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还不适应全国范围宏观调控的要求。储备品种结构不完全适应消费结构,特别在粮食产消缺口较大、加工能力比较集中的地区,储备还比较薄弱。

  二是中央储备粮通过市场购销行为引导、促进粮食正常流通,是代表国家利益的市场健康力量。但目前中央储备粮轮换购销占全国粮食商品量不足7%,且具有严格计划性和操作间断性,稳定市场的调节能力十分薄弱。

  三是完善产业链条、锁定产销两端是国内外成功粮食企业的普遍战略选择。而当前中央储备粮购销经营还仅仅是中间流通环节的一部分,收购没有贴近生产,销售没有贴近消费。特别是在粮食市场波动加剧、流通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使得国家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使得购销经营越发被动。

  而对上述薄弱环节的克服,则成为中储粮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747-1.html

标签:农机 出现 地区 部分 东北 供需

上一篇:广东小麦市场价格止跌反弹上扬
下一篇:大连生猪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