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在刚过去的2007年,我国从印度进口棉花超过63万吨,仅次于美国,甚至在当年第一季度,印度一度超越美国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棉花进口来源国。由于美、印两国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国际棉花生产格局已逐步开始发生变化,我国棉花不仅会继续受到美国棉花的冲击,还将面临来自印度的挑战。
印度棉后来居上
早在去年7月乌鲁木齐举行的中国国际棉花论坛上,前来参会的众多印度棉商踌躇满志的表情已让中国同行忧心忡忡:从2005年向中国输出不到10万吨棉花,到2006年的近59万吨,印度改写这一数据只用了一年。而在去年中国进口棉花总量较上年减少近1/3的情形下,印度取得的成绩更让国际同业吃惊不已。
从上世纪80年代至去年,印度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的棉田面积,美国和中国次之,但其总产量却一直排在中美两国之后。最近,美国农业部和英国利物浦棉花展望公司等机构在对印度近年棉花形势进行分析后指出,印度棉花产量在今后几年可能赶超中、美两国,随着其国内需求不足以消化其产量,急需输出过剩的棉花资源,将逐步取代美国在国际棉花市场的地位。英国《棉花展望》主编瑞恩・巴特勒说,去年印度棉花平均产量虽然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比10年前提高了一半还多。
农业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杜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近年来印度政府对棉花采取种种扶持政策,成为最富发展潜力的国家。为了扶持棉花生产,印度政府拿出专门资金发展棉花产业,包括对棉花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技术推广,特别是棉花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入,使印度棉花产量和品质迅速缩短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此外,印度还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格时,印度棉花公司作为政府具体实施机构,按保护价收储棉花。
而美国对棉花生产的扶持更是不遗余力。美国棉花产值每年不过30多亿美元,而政府对棉花生产和出口的各种补贴却超过这一数字,这使得美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依靠低廉的价格到处攻城略地。尽管去年美国政府取消对棉花出口的补贴,但这只占美国对棉花产业补贴的近1/10,对其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极其有限。
杜珉说,按照印度近10年棉花平均种植面积,如果单产达到美国的现有水平,其产量将达到827万吨,如果能达到我国目前的单产水平,其产量将达到980万吨。她说,国产棉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
东印度棉花协会主席均军瓦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其雄心壮志:“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贸易份额,让每个中国企业都能用上印度的棉花。”均军瓦拉说,印度棉花的优势就在于成本和质量,印度的劳动力便宜,加上这些年政府推广使用新技术,棉花单产和品质都得到迅速提高,已具备了进军国际市场的优势。
政府扶持力度需加大
杜珉等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情形下,我国应加大对棉花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否则将难以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也难以提升国产棉的整体竞争力。尽管去年年初,我国斥资5亿元人民币用于棉花良种推广,4000万亩棉田将获得相应补助,但农业部门对这一措施的效果并不乐观。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平说:“这些补贴还不及美国对其棉农补贴的零头,对稳定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作用极为有限。”
目前,我国保护国内棉花产业的主要手段是“进口配额”和“滑准税”,但这些保护措施却让国内纺织企业叫苦不迭。而在对棉花进口的调控中,国家发改委等职能部门始终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
由于受到进口配额发放时间和数量的限制,不能及时地从国际市场采购棉花,纺织企业要求国家实行零关税放开外棉进口的呼声很高。而滑准税的存在,使进口棉价已经接近国内棉价,更是加大了纺织企业的成本。针对今年年初我国调高滑准税率,安徽华茂纺织集团总经理王功著抱怨道:“这不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棉花资源,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降低了中国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去年7月,在纺织企业与国家发改委的座谈会上,一些企业提出,不能只强调保护农民利益,纺织工业的利益也需要保护。
一些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认为,在进口棉挤压下,我国棉花产业“利益蛋糕”整体缩水,导致棉农、棉商和纺织企业三者利益难以平衡。因此要从根本上保护棉花产业,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国家必须加大扶持力度。上海东华大学纺织经济研究所教授顾庆良说:“总的利润盘子就那么大,这个环节多了,其他环节就少了,甚至会亏损。”他认为,在此背景下,保证近亿棉农增收,协调棉花、纺织两大产业利益,除了由国家“买单”,对棉花生产实施补贴或其他直接、间接的扶持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