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日韩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与现状
2008-02-26   来源:中国农业网   

   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刘恒新副司长为团长的考察团在韩国访问了韩国国家农业工程研究所,了解了韩国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历史阶段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农机产品的试验鉴定和评价体系,并就推广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参观了韩国东洋公司的水稻插秧机生产线,进一步了解了该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和经营管理过程。在日本考察期间,考察团访问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局农产振兴处,与技术对策室的专家就稻作生产、购机补贴和技术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参加了日本农机工业协会的专题研讨会,与协会主要领导、日本洋马农机株式会社、井关农机株式会社等24家农机制造企业、农经新报社等五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技术和信息交流。考察团访问了日本生物系特定产业技术推进机构(以下简称生研机构),参观了试验室;考察参观了洋马公司米原工厂、久保田公司宇都宫工场和金子农机公司。对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干燥设备的生产现场进行了具体考察了解,并与工场负责人、技术专家就收割机等生产工艺、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一、韩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韩国国土面积993.9万公顷,丘陵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70%,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占20.45%。全国人口4454.3万,农户155.8万户,农业人口5l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户均耕地1.3公顷。水稻是韩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年一作。农业机械以中小型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户生产规模在逐渐扩大。由于不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平田整地,田间作业机具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一)韩国农机化发展历程

    韩国的农业机械化是分阶段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还广泛使用人畜力劳动;70年代,随着5年经济计划的实施,农业机械开始起步,并开始从日本引进插秧技术;80年代,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都市转移,农业人口妇女化和老龄化问题突出,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全面发展,动力机械逐步代替了人畜力劳动;90年代,水稻移植和收获机械技术得到大力发展,水稻生产的耕翻、栽插、植保、收获、烘干、加工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韩国农业机械以小型、适用为主。主要农业机械有拖拉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和其它农田专业化作业机械。

    70年代末韩国实现粮食自给后,水稻生产已不再单纯追求高产,而将提高品质放在首位。近10年来,韩国也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大约70%的耕地生产粮食(主要是水稻),30%改为生产蔬菜及其它经济价值高或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农业已逐步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

    目前韩国水稻育插秧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其中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韩国1994年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法》第4条(资金支援)规定,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对农业机械的购买者或利用其相关附带设施的农业机械制造者、售后服务者及农业机械共同利用者要支援必要资金的全部或一部分;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要支援农业机械的制造者在农业机械的开发、生产及售后管理中所需的必要资金的全部或一部分。第7条(新技术农业机械)规定,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对生产或购买被指定、告知为新技术农业机械的单位,在生产或购买的必要资金上优先给予支援。随着韩国农业的发展,1995年开始实施贴息补贴,给予农机贷款的农民补贴4个百分点利息,贷款利率只有3%。

    (二)韩国的水稻育、插秧技术的发展概况

    2002年,韩国水稻种植面积为了1053万公顷,其中机械化中苗移栽813万公顷,占77.2%;小苗移栽14万公顷;机直播9万公顷,占8.6%。

    1、水稻育秧技术概况

    移栽秧苗采用带土盘育秧毯状苗,分为乳苗、小苗和中苗三种,其秧苗叶龄分别为1.5、2.2和4.0。移栽秧苗的培育过程包括种子准备→营养土准备→施肥→播种→现青、出苗→绿化→炼苗。盘育秧采用:粘壤土和壤土两种土壤种类,PH值为4.5―7.5,盘土厚度中、小苗为2cm,乳苗1.5cm。出苗分高温出苗和非高温出苗两种方法。高温出苗在育苗室进行,要求适宜温度、避光和保持充足水分;非高温出苗是在完成播种后置于通风环境中堆放出苗。秧苗生长最低温度为11.5―13.5℃,根据育秧方法、时期及不同栽插地区稍有差异。稻田耕层:18cm深;整地后要沉实。根据可以获得最佳产量的抽穗期所处的气候条件进行推断最佳移栽期。成熟期(抽穗后40天)粳稻的最适温度是21℃(积温840℃),籼稻是22℃(积温880℃)。

    韩国目前有五种育秧方式,即湿润育秧、旱育秧、多层薄膜育秧、无纺布育秧、多搁层育秧(工厂化育秧)。据介绍,无纺布育秧是近几年推出的新的育秧方式,发展速度较快,占60%左右。

    2、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

    栽培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前,水稻的种植、收获以人力为主;1970―1976年间,全国重点培育水稻品种,研究栽培收获技术,同时开发了人力插秧机,从日本引进样机,做适应性试验;1977―1986年,确定了机械移栽的栽培技术,研究箱式育苗法与插秧机的配套问题;1987―2000年,研究出了节本省工的水稻水、旱直播栽培技术、幼苗机械移栽栽培技术和育苗自动化技术,同时研发了水、旱直播机,通过对插秧机进行技术改进,开发出了施肥、除草、插秧的多功能插秧机;2001年至今,开始重视研究稻作环保生产体系、免少耕直播、插秧技术和铺纸机械化栽培技术,同时开发出了相应的直播机、插秧机。

    水稻直播机的研发与推广。2005年机直播栽培面积8.1万公顷,共推广了直播机4000台,免少耕水旱直播机300台,浅水直播机6000台。主要机型有碎土、整地、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的6行直播机,整地、播种、施肥(缓释肥)8行复式机、乘座式6行条播机、风力式撒播机(幅宽7m,公顷/小时)。

    插秧机的开发与推广。插秧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年开始推进开发人力插秧机,1971年人力插秧机开发成功。第二阶段:1970年研发步行式机动插秧机,并进行试验,1975年开始示范推广,到2005年全国步行式插秧机保有量达27万台。第三阶段:1985年开始示范推广乘坐式插秧机,至2005年保有量达55410台。2004年开始开发免少耕插秧机和铺纸插秧机。

    目前,韩国插秧机的主要机型以步行4行和乘坐式6>>>行居多,全国共有5家企业生产这类产品。免少耕插秧机只在需栽插区内进行施肥耕作和栽插作业,作业效率为3.5小时/公顷;铺纸插秧机是在整地后的田块直接进行铺纸插秧,作业效率为5小时/公顷,纸质在两个月后自然分解,有防虫、杀草效果。

    二、日本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和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粮食生产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二战后,日本政府对农业开始更加重视,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日本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始于1947年,经过近40年,水稻生产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日本水稻生产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农业机械的导入期(1947―1964年),农业机械的发展期(1965年―1974年),农业机械的成熟期(1975―1984年),第四阶段:农业机械的多样化时期(1985年以后)。

    日本的农业以水稻为主,近50%的耕地用于种植水稻,日本可称谓“稻作之国”。因此,农业机械化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机械化。日本高度重视水稻生产机械化,对农业、水稻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实行补贴政策。目前政府对三户以上联户购买先进农机产品给予购买价的1/3~1/2补贴,而对购买非先进农机产品的农户给予低息贷款,利息比银行一般贷款低3个百分点,贷款期限达10年。

    (二)日本水稻生产现状

    业农户量呈减少趋势。水稻的种植农户从1996年到2001年的五年间减少了13%,但仍占纯农户的85%。水稻种植户分为专业农户、准专业农户和兼业农户等。1990年到2000年,专业农户由的64.3万户降至的36.5万户,准专业农户由86.2万户下降到5.37万户,兼业农户107.3万户降到19.6万户。

    水稻单产徘徊不前,平均单产为350公斤/亩。随着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机的高性能化,单位劳动时间呈减少趋向,2006年的直接劳动时间为20小时/亩。

    专业农户的经营规模呈扩大势头。由于水稻种植农户的减少,人口老龄化和土地流动等原因,户均规模正在扩大。2000年北海道拥有10公顷耕地的农户达到60%,其它都府县达到5公顷耕地的农户超过13%。目前插秧机普及率已达99.8%,联合收割机普及率达91%。由多个农户共同建设的共同利用设施正在逐步推广。目前,共同育苗设施为17%,共同干燥设施为29%。

    (三)日本水稻机械的研发

    日韩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了大量适合本国农业条件的新技术、新机具,在水稻机械化生产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日本的水稻生产机械的研发主要由政府支持的生研机构(原日本农机化研究所)和生产企业共同承担,政府对生研机构进行支持,研究新型和通用性技术,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目前采取的方式是:日本农林水产省与各都道府县共同制定高性能农业机械引进计划,并由农林水产省制定高性能农机试验研究、实用化促进引进的基本方针(相当于我国的发展规划)。农林水产省争取国家对机械研发的预算后,对生研机构研发进行补贴。生研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设立农业机械实用化促进股份有限公司,与农机厂家合作,或与民间合作共同研发高性能机具。主要研究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化的技术和配件,减少企业重复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日本在过去13年中,共开发出60余种世界领先水平机具,门类齐全,包含耕作、收获、干燥、畜牧、蔬菜、肥料和林业机械等。

    三、日韩两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

    (一)依法建立农机试验鉴定体制

    农机产品和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农业机械进行试验鉴定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法律框架内,日韩建立起官方农机试验鉴定体制,并在该法中对农机试验鉴定(检查鉴定)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规章,推动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在农机化发展中发挥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农机试验鉴定以政府支持推动为主。两国鉴定机构均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尤其是日本,近两年生物系特定产业技术推进机构资本金中公共财政投入占98%,同时政府授权其制定试验鉴定基准和规则作为检查判定依据,保证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赋予农机试验鉴定自愿性和权威性

    日韩官方的农机试验鉴定随着农机生产和(下转37页)(上接35页)贸易的发展、农机化水平的提高,逐步由强制性质转向政府引导的自愿性质,政府通过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购买经过鉴定合格的产品。试验鉴定的机具种类、重点和标准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机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变化。由于日韩两国农机工业较为发达,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充分,农机生产企业集中度较高,与之相适应的试验鉴定机构的设置也比较集中。试验鉴定作为两个农机研究所内的一个部门(韩国农机化研究所利用技术工程科和日本农机化研究所评价试验部)独立运作。检测设备和设施完善、技术先进、自动化水平高,试验室划分相对集中,人员精干,业务和服务人员比例合理,后勤服务运作效率较高。

    (三)指导用户选购、使用安全和改进开发是鉴定的主要目的

    因目的不同设立国家鉴定和所级鉴定、综合鉴定和专项鉴定、固定鉴定和自愿委托试验等种类。这些鉴定的主要目的是为农民提供有关农机选购和安全使用信息、帮助制造商改进和开发产品、推广安全机具和防止事故发生,促进先进机具的研究开发和贸易发展。两国都十分重视先进适用机具的推广和农机产品的安全鉴定。国家对已在全国范围普及、今后需全国推广、高性能农业机械实施型式检查(公布机型目录),并对检查合格产品辅以购置补贴或优惠信贷政策,以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设定了唯一的专项鉴定――安全鉴定。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可有多种类型和实现形式,但推动农机化发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保障使用者安全的试验鉴定须由政府直接管理和实施,这是政府职责的体现,也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671-1.html

标签:农机 发展 现状 生产 日韩

上一篇:十大抗污树种 发展前景可观
下一篇:如何积极应对08年皮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