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备受业界关注的USDA意向植棉预测终于公布。根据预测,2008/2009年度美国意向植棉面积为939万英亩。由于该数字高于市场预期,立刻导致当日ICE期棉价格大跌,盘中交易价一度逼近67美分,有效地刺激了纺织厂的定价成交,并很快触发了大量商业买盘,价格迅速反弹并逐步企稳。至4月4日,5月合约收于70.86美分,较前周下跌0.85美分。对于美棉播种面积,市场既不应该过分期待也大可不必过分悲观。一方面,虽然下年度美棉播种面积同比大幅减少,但根据ICAC4月份月报,除了美国以外,全球其他主产棉国的植棉面积将同比稳中有增,有望抵消掉美棉产量的下降。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和纱价跟涨滞后也对棉花消费不利,因此美棉种植面积减少不是单纯的利好因素,下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和期末库存都有被调增的可能。另一方面,美棉种植面积仍有可能继续减少,但减少的程度还要看播种期的天气和种植条件以及棉花与竞争作物之间的价格关系。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最近美国得州的天气仍然干燥,而加州低温阴雨,影响了早播棉的下种。
2007/2008年度,美国棉花实播面积和实际收获面积均明显低于意向植棉面积,因此下年度的美棉种植面积依然存在很大变数。至于美棉产量,虽然USDA月报尚未公布,但不少人相信,今年美国不大可能出现过去几年那样的良好天气。
USDA植棉预测公布后,市场的激情有所冷却,但并不意味着价格大幅波动就此结束。善于玩弄市场的基金不过是用退而观望的方式收敛了自己的锋芒。在价格向基本面靠拢的同时,播种期的天气因素、供需预测、宏观环境变化都有可能重新点燃基金的激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棉花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
在不确定因素干扰市场的同时,另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上周国际现货市场就出现了期待已久的繁荣景象,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棉花进口国都加大了采购量。在中国国内,外棉1%关税报价今年以来首次低于国棉价格,即使按滑准税计算,大部分外棉的报价也和国棉基本持平。随着滑准税配额的下发,中国纺织企业对进口棉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根据美棉出口周报,3月份的后两个星期中国对美棉的进口量明显增多。回顾纽约期货近几个的走势,每逢价格跌破70美分,总有可观的需求浮出水面。由此可见,棉价盘整过程中下跌的空间会非常有限。
总体来看,目前ICE期棉正在逐渐企稳,并开始为寻找下一个突破的方向做准备。我们认为,目前外部环境对棉价的积极作用仍然存在,因此价格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