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大桥唤醒沉睡的渔村
2008-04-14   来源:中国农业网   

    杭州湾跨海大桥圆了宁波几代人的梦想,也让嘉兴有了更多面向大海的理由;36公里的长虹卧波不但让几千年的钱塘江天堑今朝成了通途,也深深影响着大桥连接着的两个城市的发展,改变着桥两端的百姓生活。就像宁波慈溪的那个叫庵东的小镇,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着从没落到繁华的变迁;就像嘉兴海盐那个叫东港的小渔村,在潮起潮落中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选择。我们与他们――《嘉兴日报》与宁波《现代金报》的记者异地踏访大桥的南岸与北岸,用一种外来者的眼光探析因桥而改变的城市与生活。从今天起,“大桥两岸行”系列报道带来的将是两岸的百姓故事与城市发展。

  宁波记者眼中的嘉兴小村

  “大桥改变了一座城市,也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对于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端接点的海盐县东港村来说,这句话尤为贴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在东港村看大桥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大桥启动亮灯工程后,每当夜幕降临,村口总少不了看夜景的人,他们有从嘉兴市区赶来的,也有周边的群众。看着璀璨蜿蜒的海上“长龙”,这些群众充满了自豪感。每天晚饭后,在人群中总少不了一位老渔民富华忠,自从几年前大桥开建以来,东港村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而他就是最好的见证者。

  老渔民喜看变迁

  在郑家埭,见到富华忠时,他刚捕完鱼。住在宽敞的新居里,他憨憨地笑着。听说记者来自大桥的南岸,他一点也不显得生分。他说以前捕鱼时也去过对岸的慈溪,其实两地很近,如今大桥一通,就更方便了。而令记者吃惊的是,用普通话和富华忠沟通有些累,用宁波话却能和他很好沟通,大桥两岸真是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对于大桥的建设,富华忠连声说好,他的理由很简单,致富靠路,大桥通了,村里也有很大变化。

  富华忠今年51岁,黝黑的皮肤,饱经风霜的脸庞以及那一双粗糙的手仿佛都述说着一个老渔民的生活。一问才知道,富华忠捕鱼时间长达27年,村里的第一艘渔船就是他的。富华忠说,海上捕鱼很辛苦,起早摸黑,风吹雨打,光景好的时候一年下来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但是,碰上没有鱼虾的年份,做亏本的生意也少不了,很多年轻人早就不愿受这份罪了。郑家埭原来有1250名村民都靠捕鱼维持生计,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现在很多渔民陆续上岸了,富华忠是村里最后一批渔民之一。大桥建设以来,村里的土地被征用,规定大桥300米以内不允许捕鱼,很多村民拿了补偿金后就告别渔民生活了,现在还在捕鱼的只有几十个,在他们中,富华忠是最年长的一个。

  富华忠说,其实现在不用捕鱼也能过日子了,上岸时每条渔船有十来万元的补贴。大桥开建土地被征,还有养老保障,老两口每月有1000多元,过过日子足够了。但是打了20多年鱼,他对此很有感情,现在他还会出海补贴家用。不过这样的日子越来越少了,随着大桥边港区开建游轮码头,今后就不能捕鱼了。老人的儿子如今在一家企业做行政工作,这家企业也是大桥新区招商引资进来的。

  记者在村委会干部的陪同下走进东港村,进入视线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洋楼,不少小洋楼前还停放着私家车,新开的超市、商店也随处可见。东港村原有5970亩土地,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已有4320亩土地被征用。通过几年的发展,村内路网及新区主干道建设、路灯亮化、供排水系统完善、河道疏浚、卫生厕所改造、清洁能源推广使用……东港村的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东港村已经从一个闭塞的渔村变成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

  嘉兴记者眼中的宁波小村

  站在慈溪市庵东镇海星村办公大楼上,看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穿村而过,担任村支书十多年的王惠张感慨万分:跨海大桥彻底改变了桥头海星村的命运,大桥南岸的第一个出口――庵东收费站就设在村口,不仅方便出出进进,还让村里由穷变富了。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又最具魅力:

  以前村里负债17.3万元,如今可用资金高达900多万元;

  以前水泥路0平方米,如今达到了2.1万平方米;

  以前资产不足50万元,如今全村资产超过1200多万元……

  从全镇最穷村变成最富村,海星越来越让人刮目相看。

  “土疙瘩”变成“金娃娃”

  跨海大桥就像魔术大师一样,把海星村这个土疙瘩变成了“金娃娃”。王惠张告诉记者,几年前,海星村由四个穷村合并而成,当年负债达到了17.3万元,是当时全镇最穷的村。因为穷得“揭不开锅盖”,不得不向镇里借了5000元买办公用具。

  2001年,为了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指挥部在该村修建了进场道路,这是经过海星村的第一条水泥道路,也是海星村由穷变富的转折点。随着大桥施工单位的纷纷进驻,这个昔日封闭的小村庄立即成为受人关注的热点。

  施工单位安营扎寨要租场地,进场大道绿化要借土地,项目进驻要征土地,海星村过去无人问津的土地成为“摇钱树。”王惠张说,2003年以前,村里每亩地卖3000元,还得跟人家讨价还价;现在每亩近50万元,村里还不想拿出来。近几年来,海星村通过出租、拍卖、整理土地,村级集体收入步步登高。仅去年,村里可用资金就达到了900多万元,海星也从最穷的村一跃成为全镇首富村。

  海星村除了向土地要财富外,还通过卖广告牌获取固定收入。因为是大桥南岸第一站,不少广告公司瞄上了海星村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向其购买广告牌经营权。精明的海星人经过招标,向广告公司出售了46块广告牌经营权,每年固定收入达到了138万元,每3年还要适度上调一些。

  因桥而富,海星村摘掉了穷帽子,成为慈溪名副其实的明星村。

  370多户农户住别墅

  “没有跨海大桥,养殖就会夭折。”村民陈江快人快语: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客商不愿上门收货,要卖鱼就得靠摩托车送出去。最要命的是,几十里颠簸下来,往往是鱼还未运到街头就差不多死光了。几年经营下来,他负债累累。

  俗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海星村终于迎来了好日子。大桥工程做前期准备时,道路就修到了村里。2003年,他承包了村里三四十亩虾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当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几年下来,他家盖起了别墅,还买了一辆桑塔纳3000轿车。他说:“如果不是大桥改善了交通,我也不会养殖白对虾。”

  看到白对虾养殖越来越红火,村民高世祥投资560万元,建起了储藏能力达1200吨的冷库,打起了白对虾销售的时间差,低价储、高价卖,使白对虾每公斤增值10元以上,并成为大连、北京等地客商的抢手货。

  “一座大桥救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王惠张告诉记者,全村像陈江这样的养殖户已有30多户,养殖总面积达到3000亩,养殖业已成为海星村的支柱产业。

  一幢幢别墅漂亮整齐,一棵棵绿树摇曳其间,一条条道路直通门口……村民老陈打趣地说:“我们这儿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要是能把房子搬进城里,家家户户资产都会超过几百万元。”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目前海星村修建别墅的农户达到了370多户,几乎占到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446-1.html

标签:农机 渔村 大桥

上一篇:“倒蛋部队”促怀柔养鸡产业繁荣
下一篇:供应充足 湖北汉川市场大米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