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出栏量增加主要源于两个因素:生猪价格走低,刺激养殖户的生猪出栏;屠宰企业调控生猪出栏体重。
出栏情况分析:生猪出栏增加
压栏的生猪开始出栏。前期,屠宰企业收购比较困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养殖单位都在压栏出售,因此导致生猪的出栏体重和存栏体重普遍增加。在近期生猪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存栏体重过大的生猪开始急于出栏。广东部分屠宰企业生猪的收购体重比上州增加了20千克;东北地区也有信息点反映,125-150千克的超大体重的生猪开始出栏;河南和山东部分地区的养殖场也在出售125千克左右的生猪。从生猪出栏的体重来看,前期压栏的生猪在本周加快出栏。
自然出栏量好于正月的生猪出栏。从年后生猪的出栏量来看,正月的生猪出栏受制于年前提前出栏的影响,而在正月之后的生猪出栏量实际可以恢复到自然出栏的状态。这时的自然出栏从绝对量上来看,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但是从相对量上来看,是要高于正月的生猪出栏。
屠宰企业调控生猪出栏体重。为了防止因人为的因素,而再次出现生猪收购难的现象,部分屠宰企业调控生猪出栏体重。在湖北和河南部分屠宰企业对生猪出栏体重超过115千克左右的要分别扣40元和70元;在山东德州也出现了110千克的生猪要比105千克的生猪便宜0.2元/千克的现象。通过屠宰企业的调控,生猪出栏有所好转。
屠宰需求分析:屠宰量加大,终端需求低迷
五一节日消费需求,大型屠宰企业开始考虑备货。由于终端消费比较低迷,导致屠宰企业的产品走货不快,而屠宰企业目前的屠宰量大于其产品的销售量,这才出现了屠宰企业对生猪收购商的资金不能按时结付的现象。从生猪出栏量上来看,生猪出栏量始终等于生猪屠宰量,生猪出栏量的增加即意味着生猪屠宰量的增加。
中小型屠宰场的肉价走低,消费依然低迷。主要原因是和区域内的消费群体结构有关。由于民工和学生从乡镇和现成流向市区,导致该区域内的消费群体缩减,消费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日常消费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特点,导致了部分屠宰企业反映,肉价稍微下降,而消费却没出现相应上升。
因此此时的自然出栏量和前期的压栏量已经使生猪的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明显好转,再加上终端消费低迷的影响,部分地区企业的屠宰量小于此时次地的生猪供应量,导致这些地区的养殖户开始主动联系屠宰企业以寻找买主。
补栏情况分析:整体仔猪补栏增加
仔猪补栏:
从本周的仔猪交易来看,仔猪交易还是比较低迷,鉴于目前仔猪价格居高不下的缘故,大多专业育肥户都在观望,导致大量的仔猪逐渐在产区积压。因此仔猪存栏的区域性调整幅度不大。
从仔猪的成活率来看,部分地区的生猪补栏仍受疫情的侵袭。山东和东北部分地区受疫情的影响,肥猪和仔猪的死亡率比较高,存栏也打折扣。
从疾病对母猪的影响来看,部分地区的母猪生产状况不佳。安徽、山东、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的母猪的反情率仍高于正常年份,产仔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当地仔猪补栏不充分。
母猪补栏: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的补栏都在逐步增加。
年后母猪补栏进入高峰期,母猪的交易体重下降,交易价格上升,母猪存栏在增加。母猪要预定,购买母猪的难度比较大,养殖户把育肥猪流作母猪饲养。据广东某养殖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非疫情区年后的母猪存栏增加幅度在30%左右。
怀孕母猪在不断增加。通过从河南、河北、安徽和江西等部分地区人工受精站得到的信息显示,在年后配种的母猪存栏中,其中有大量的是后备母猪。部分地区的比重可以高达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