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让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
2008-05-05   来源:中国农业网   

    继2月8日国家公布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后,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提高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其意图是向农民发出一个信号,即种粮有利可图。

  政府希望通过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来稳定粮食生产,但要验证其效果,还要与当前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及市场大局结合起来。

  以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为例。2008年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77元、79元、82元,提高后的最低收购价格均比2007 年高7元。国家从2004年开始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当时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70元、72元、75元。这样的价格水平一直维持到 2007年,4年间没有任何变化。而这4年间稻谷的市场价格一直呈振荡上升趋势,最低收购价与市场脱节,最终导致2007年国家没有最低收购价稻谷进账。

  2008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在维持了4年之久的价格基础上,整体提高了约10%的幅度。而这样的价格在目前的情况下几乎是没有吸引力的。因为无论是去年稻谷上市期的收购价格还是当前的价格,均要高出业已公布的最低收购价。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速,在当前价格下,不少农民已经觉得种粮收益严重下滑,种粮积极性受到打击。农地租金的变动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前两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农地成为抢手货,租金一路看涨。而今年据笔者的调查,农民对土地的热情大为下降,农地租金也随之下降较大。

  早稻播种面积的连年下降也能说明问题。近两年来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但早稻播种面积仍连年下滑,根本原因在于粮食价格偏低,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相差太大。

  务工收入长期增长的趋势不可避免。为了缩小种粮比较效益的差距,政府还得从更快地提高务农收入着手。如果不能更大幅度地提高最低收购价(更大幅度提高又会与抑制通胀相悖),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应是一个办法。3月27日的会议上,国家决定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 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采取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但是这些补贴分摊到8亿多农民身上,激励效果仍然有限。

  因此,笔者认为此次政府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虽然正面积极意义很大,但是绝对价格仍然偏低,难以起到对种粮农民实质性的激励意义。政府还应采取措施,抑制农资价格的大幅过快上涨,使最低收购价格成为引导农民增产增收的源动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284-1.html

标签:农机 市场 竞争力 更具 价格 最低 收购 粮食

上一篇:新西兰重点发展海洋渔业
下一篇:江苏小麦市场一周评述(4月27日-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