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银鱼,因体形细长而洁白如银,肉密无刺且滋味鲜美,被誉为巢湖“鱼类皇后”而闻名于世。然而,随着环境、气候,恶意捕捞等因素的变化,这个鱼种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有濒临绝种的危险。
鱼类皇后――巢湖银鱼
巢湖银鱼为巢湖所特有鱼种,古称“脍残鱼”、“玉余鱼”、“白小”、“冰鱼”等,因其体细长如银、透明似水得其名。
巢湖银鱼吻短,眼大,无鳞,细长侧扁,身长寸许,营养价值相当高。每百克鲜银鱼,含蛋白质8.2克。每百克燕干含蛋白质72.1克,脂肪13克,热量1709.4千焦,钙761毫克,磷1000多毫克。
巢湖银鱼鲜食最美,不用开膛洗理,用水漂一漂洗净即可烹调。习惯吃法有:银鱼炒鸡蛋、银鱼炒韭菜、银鱼烧豆腐、银鱼包饺子。
60年代毛泽东来到合肥,招待他老人家的一道名菜就是:银鱼蒸鸡蛋,可见巢湖银鱼的美名。
年产600吨骤降至300吨
尽管从1983年开始,巢湖率先在全国实行封湖禁渔,一年时间半年禁捕,并通过实行人工鱼巢、人工放流等措施,保持20多年来巢湖渔业资源一直经久不衰(巢湖渔业资源的自然增殖一直位居之首),但巢湖银鱼却以惊人的速度骤减,目前巢湖银鱼年产量已从过去的600吨骤降至300吨左右。
由于银鱼产量下降,巢湖银鱼更是成了稀有“珍宝”。近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巢湖各大市场上基本上见不到银鱼,市民餐桌更是很难见到巢湖银鱼,一打听,才知道银鱼大都被外来“订单”抢走了。如今沿湖渔民根本不愁银鱼销路,他们不再像往年那样将捕捞上来的银鱼送上市场了,而是直接进入冷库,等着鱼贩来收。近两年,随着巢湖银鱼锐减,渔民们捕捞的银鱼一上岸,就被鱼贩“截走”,有的鱼贩干脆就随渔民一起下湖捕捞,然后“一掳而光”。还有的外地鱼贩提前一个月就来巢湖,焦急等候银鱼“闪亮登场”。
据介绍,银鱼在本地一斤只能卖15元左右,而到了江浙那边能卖到45元一斤。所以,当地鱼贩们愿意整车整车将银鱼卖给江浙人,而江浙人又将其出口到国外,价格成倍翻。
寄生虫和水体富营养成主因
近年来巢湖银鱼产量呈下降趋势,并在冬季群体中发现大量的感染寄生虫。这一现象早已引起该市高度的重视。2006 年 11月和 2007年 8月、 9月的调查表明,巢湖银鱼感染的寄生虫为双线绦虫。专家分析,此种寄生虫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但对银鱼种群影响较大。
为分析巢湖银鱼资源的下降原因,巢湖渔业管理局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进行了近二年的研究,查根源、寻对策,初步研究出巢湖银鱼产量下降的原因。
巢湖银鱼感染双线绦虫及产量下降的原因是:大量的寄生虫使银鱼生长减慢,怀卵量减少;大量的湖鲚(毛鱼)的存在与其形成巨大的食物竞争压力,这导致了巢湖银鱼以桡足类为主要食物,而桡足类又是双线绦虫的主要中间宿主,这增加了双线绦虫感染的机会;巢湖捕捞强度偏高及冬春使用银鱼漂网偷捕银鱼,减少了繁殖银鱼种群;种群长期在几乎封闭的巢湖水域中自行繁衍易造成种质资源的退化;巢湖水体环境的富营养化等亦是造成银鱼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被迫取消“银鱼汛”
为了拯救巢湖银鱼,从2003年起,该市从大局出发,做出了“每年损失几十万的代价”取消了春季“银鱼汛”。据巢湖渔业管理局一位局长介绍,取消银鱼汛,可以有效地创造适合银鱼生长、繁衍环境,恢复银鱼原始生态条件,降低巢湖银鱼减少“步伐”。
这位局长说:采取“增加巢湖生物的多样性,促成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改善巢湖鱼类群体的结构;减轻巢湖银鱼将双线绦虫作为主食的摄食压力,降低银鱼发生寄生虫的感染机会;开展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改善巢湖水环境;控制捕捞强度、加强渔网管理,坚决取缔捕捞银鱼的漂网和人工增殖,异地引入优质银鱼入湖,增加湖区的银鱼资源量”等有效办法来为巢湖银鱼创造有效的繁衍生长条件。这才是扼制巢湖银鱼减少的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