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的关键
2008-06-12   来源:中国农业网   

    由于农作物歉收、库存降低、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投机活动炽热,过去两年粮食价格翻了一番,粟米、小麦和大米价格屡创新高,导致非洲、拉美乃至亚洲穷国爆发示威、游行、罢工乃至骚乱,全球有一亿人将面对饥荒。

    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在罗马召开为期三天的粮食安全峰会,但无功而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现在是振兴农业的历史好时机,并警告到2030年粮食产量须增50%以上,才能应付需求。

    世界人口到2030年也不会增加20%,为何粮食产量倒要增加50%呢?而且不少国家正向老龄化迈进,老年人对粮食的需求也比青少年少。对此,近月来西方国家埋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德国总理认为,是因为有三亿印度人多吃一顿饭,有十亿中国人开始喝牛奶;英国首相白高敦(戈登・布朗)以为,中国这一“食肉大国”是粮价飙升的罪魁祸首;美国总统布什又说,印度增长的粮食需求是世界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

    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印度因宗教原因较少吃肉,中国人均年肉耗量54公斤,比过去有增加,但远低于西欧的89公斤、加拿大100公斤、美国124公斤,美国年耗200亿根热狗。在牛奶方面,中国人均22公斤,印度90公斤,发达国家268公斤,加拿大人喝牛奶比喝水多。在粮食总消费量方面,印度人均178公斤,中国400公斤,美国是1,100公斤。虽然中、印人口较多,但人均耗量却少。各国有不同的需求,不能强求人口大国在总消耗量向其他国家看齐。这种需求是渐进的,不可能触发危机。

    利用粮食制造生物能源倒是粮食需求的突发性原因。由于油价猛涨,不少发达国家开发生物能源。据世界银行统计,每加工70公升生物能源,就要消耗一个人一年的口粮,但也只够一辆轿车跑700公里,美国每年为制造生物燃料消耗粮食1亿吨,欧洲也是,各足以满足大概5亿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粮食需求。

    近几年世界并没有全球性影响粮食产量的自然灾害,局部地区虽有灾害而欠收,但局部地区却无灾害而丰收,世界粮食产量大致稳定。

    由此可见,世界粮价的确是需求增加拉动的,但增加的主因是发达国家的生物能源计划以及对粮食的过度浪费,其次才是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因生活改善而增加对粮食的需求。

    然而,对产粮大国而言,增产轻而易举。以美国而言,其耕作面积约15亿中国亩,另有5亿亩休耕。如取消休耕,增加密植,并将一熟制改为两熟,美国年产粮食可增50%-150%,就足以解决世界的所谓“粮食危机”。

    为何关注人权的美国却不愿意这样做呢?这涉及美国自1970年以来的“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即政府事先确定某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再确定目标价格,如农民以低于目标价格出售农产品,则可获政府差额补贴。如粮价上涨,农民以高于目标价格出售,则政府不必补贴。所以政府欢迎炒家炒作,可以减少政府的农业补贴开支。

    既然有价格补贴的美欧靠不住,应寄望于其他国家。俄罗斯有4,000万公顷耕地闲置,巴西有二亿公顷耕地闲置,俄、巴两国应欢迎中、日、韩等国农民前往开拓,经一年筹备,第二年世界粮食危机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则功德无量矣。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3892-1.html

标签:农机 关键 危机 粮食 世界 解决

上一篇:粮油上涨给新兴市场大国带来巨大冲击
下一篇:湖北:大灾之后夏季粮油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