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我国小麦丰收供求状况较为宽松
据国家统计局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略高于农业部预计的1.2亿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夏粮亩产达到299.5公斤,比上年提高7.2公斤,增长2.5%,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
今年夏粮丰收是在上年基数较高、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多发、频发、重发的情况下实现的,最关键的是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各级农业部门的扎实组织、服务有力,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小麦第一生产大省河南今年小麦播种面积达7890万亩,小麦总产达610亿斤左右,比去年增加15亿斤以上,单产也将超过去年762斤的水平。第二大小麦主产省份山东今年夏粮总产预计将达394亿斤,增产19亿斤。另一农业大省安徽的小麦单产、总产和优质率在上年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全省330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670斤以上,较上年增加30斤;小麦总产比上年增加11.5亿斤,增长5.5%。
据有关部门发布的小麦质量监测表明今年我国小麦质量良好,六个托市省份小麦容重平均784g/L,同比提高3g/L;中等以上占95.7%,同比提高3%。白硬麦和白软麦占总量的70.8%,同比提高约4个百分点,其中白硬麦为66.7%,白软麦为4.1%;红硬麦比例为2.1%,基本没有红软麦;混合麦比例为27%。不完善粒平均值为4.4%,同比下降0.3%。河南、山东两省小麦质量比上年明显提高。江苏省与上年基本持平。安徽、湖北两省小麦质量总体良好,但较上年有所下降。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地受收获期间阴雨影响,小麦生芽粒超标比例较大,生芽程度比较严重,对面粉加工品质有明显影响。
二、今年新产小麦收购呈现五大特点
总体来看,今年收购市场呈现五大特点:
1、收购数量同比增加
今年新产小麦收购进展良好,收购进度同比加快,收购总量也较上年有明显提高。据统计,截至8月5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4895.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499.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342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9%,比上年同期增加1317.6万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3646.8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84%,比上年同期增加1115.4万吨。
2、收购进度先快后慢
从上图(1)可以看出,今年新产小麦的收购进度呈现出抛物线的形态,也就是说先快后慢的特点十分明显。在6月份,最低收购价小麦每5日一个报告期的平均收购量为374.4万吨,如果剔除第一个报告期的少量收购的话,平均收购量则达到了438万吨。但是进入7月份以后收购进度明显放慢,报告期平均收购量降至197.22万吨,而8月第一个报告期的收购量仅为95.5万吨。究其原因:首先,急于外出务工农民的销售旺季已经过去;其次,收购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被生产成本的上涨所吞噬,农民收益呈现下降趋势,以及前期经验导致农民惜售心理较上年更加强烈;第三,多渠道收购竞争较上年越演越烈,之7月份价格已逐步达到了最低收购价的顶部,最低收购价收购难度越来越大。
3、收购价格高开高走
今年新产小麦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间陆续开秤收购的地区,开秤价在0.74元/市斤附近,随后在多渠道竞争的推动下悄然上涨,导致开秤收购越晚地区开秤价水平越高。到河北省新产小麦开秤时,收购价多数地区一步到位,到了0.81元/市斤的最低收购价的天花板。原以为由于去年亏损的教训,今年托市收购企业加价收购会较为谨慎,但进入7月以后,加价收购越演越烈,很快收购价格便被拉升至0.86元/市斤。
4、收购主体竞争激烈
首先,今年面粉加工企业介入收购的积极性较往年明显加大。究其原因:一方面,今年一些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纷纷提前申请收购资金贷款,及早做好了收购新产小麦的准备;另一方面,今年不少面粉加工企业与代储库合作收购,将来需要时在通过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购买回来加工。
其次,由于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品种价差拉大,定价偏低的混合麦和红小麦成为市场热捧的品种,贸易上收购积极性相当高。尤其是红小麦,由于市场需求良好,今年江苏的红小麦贸易企业收购非常积极。
第三,今年的中央、地方等储备粮轮入一般会在小麦上市初期价格较低时入市收购。此外,今年还有不少新建成的代储库将会开始收粮。
第四,小企业、农民经纪人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收购数量。今年不少小企业、农民经纪人有的会采取收购一定数量小麦就给予加价优惠,譬如超过1000公斤加价5厘/斤。超过1500公斤就加价1分/斤,还有的是采取送化肥等。这样的优惠措施会使农民更愿意将小麦卖给这类收购商。
5、品种结构变化明显
今年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的同时,品种差价由原来的3元/百斤扩大到5元/百斤。为此,在5月份我们就做出了今年混合小麦和红小麦的市场化程度将会增加,白小麦在收购总量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的预测。从目前新产小麦的收购情况来看,前期的观点已经得到了验证,目前白小麦占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总量的比重已达90%。究其原因:首先,从面粉加工的角度来看,硬质率不是一个关键指标,因此硬质率在60之上和60之下就有5元/百斤的差价对面粉加工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面粉加工企业以及贸易商对混合小麦的收购积极性明显增强;其次,今年很多农民认准了白小麦的价格,最低收购价库点以混合小麦的价格收购,农民不愿意交粮;第三,随着品种改良,目前红小麦的加工品性越来越好,南方面粉加工企业尤其青睐江苏产红小麦,因此今年红小麦基本上都被贸易商收购,几乎完全市场化。
三、后市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强势难改(见图2)
(一)成本推动是支持价格上涨的关键内因
近年来,农民种粮的纯收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据发改委统计,2004年至2006年,中国农民种粮的每亩纯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320元。而2007年该数字估计将降至300元以内。2008年,据粮食主产区的预计,该数字还会有明显下降。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我国小麦亩均总成本424.53元,比去年上升4.9%,亩均现金成本248.6元,比去年上升5.1%,亩均综合成本上涨60―80元。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成为支持小麦价格上涨的关键内因。
(二)政策主导是影响小麦市场的关键外因
自2006年我国对小麦品种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由于国家掌控了大量小麦商品粮源,国内小麦市场仍将呈现明显的政策市特征。
进入收获期至今,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投放量有所下降,交易再次活跃,成交率稳步上升,近期站稳90%的高成交率。(见图3、图4)与此同时成交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趋势,平均成交价格从前期的1500元/吨左右上涨至1600元/吨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新产小麦的收购价高开后不断上涨,已经高于2006、07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的销售价格;另一方面,新产小麦后熟期未过,面粉加工企业对2006、07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的需求有所提高。
目前,在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方面,需要密切关注的是目前2006、2007年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存量已经非常有限,部分省份几乎枯竭,按照目前的销售状况来看,剩余部分难以维持到9月底。那么,何时开始销售2008年的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如何制定将成为影响后市国内小麦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
(三)国际环境与国内小麦市场存在间接关系
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被两样东西搅乱了神经,一样是石油,一样是粮食。石油从每桶30美元涨到了140美元。粮食涨价的速度也不落后,仅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全球粮价飙升是粮食产量下降;消费需求增加;利用粮食生产生物原料增速迅猛;高油价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投机资金大量释放,进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出口国限制出口以及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扭曲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今年二季度以来,国际小麦价格开始止涨回落。(见图5)主要原因是全球小麦产量预期增加,供求关系好转所致。据美国农业部8月份的报告显示,2008/09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6.708亿吨,比上个月上调了650万吨,比上年增长6020万吨。欧盟27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的产量数据上调,这些增幅大于阿富汗和阿根廷的产量降幅。2008/09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1.362亿吨,比上个月上调了310万吨,也是自2005/06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供求关系的好转,一些出口国的限制出口政策相继松动,进一步环节了供求压力。
由于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连年增加,产需平衡有余,加之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高企,我国小麦进口量明显下降,以及政策导向致使我国小麦出口量萎缩等原因导致我国小麦国际依存度很低,使得国内小麦在国际小麦市场行情飙升之时能波澜不惊。但是换个角度看来看问题时,我发现国内小麦市场与国际大环境的间接关系仍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成本推动是包括小麦价格在内的粮食价格上涨的关键内因,而成本的上涨源头是以石油为主的能源价格上涨所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的变动势必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难脱干系;另一方面,作为玉米替代品之的小麦,在国际玉米能源化的浪潮中,其价格受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会日益增强。
综上所述,从总的供求形势来看,当前国内小麦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在供求宽松的环境下,我们分析成本推动是小麦价格的上涨内在动力,政策支持则是目前小麦价格上涨最为重要的外在因素。如果宏观经济保持基本平稳态势,粮食政策不出现明显改变,国内小麦市场后市行情将继续处在上升通道,但上涨幅度有限。在200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开始交易之后,底价加5分/斤基本上就是今年后期小麦价格的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