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我国收获机械市场的需求分析
2008-11-14   来源:中国农机设备总网   

    1我国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收获机械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目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尤其是跨区机收的发展,收获机械特别是联合收割机需求呈现出上升趋势。

    1.1经营性需求

    由各类经营者投资购买收获机械,雇佣专业人员掌管机器,既可出租收获机械给土地经营者,又可为用户开展收割服务。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效率高、性能好的联合收割机上,需求主体主要是农村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城镇下岗工人和一些社会投资者。

    1.2合作性需求

    收获机械由土地经营者投资购买,几个土地经营者共享使用。共享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共同出资购买1台收割机,各自享有在自己经营土地上使用该机具作业的权限;二是拥有互补机具的使用者之间,达成协议,实现收获机械共享;三是通过机具所有者与无机具的土地经营者之间交换劳动等,实现与无机户共享收获机械的使用。

    1.3  自用需求

    该类用户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营的土地面积大,专业度高,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部分用户要求收获机械效率高,对作物的适应性要好,其主要是国有农场、种植大户和黑龙江省、新疆等地多人少地区的农民;二是经营的土地面积不大,种植品种杂,经营项目多,使用机械主要是节约劳动时间。这部分用户比较看重收获机械的多用途,需求集中在中小型多用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割晒机等低价产品也适合需求。

    1.4  出口需求

    农业收获机械主要是中小型联合收获机械的出口需求,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和南美地区。我国中小型收获机械适合于这些国家地区农户经营规模,且价格低廉,性能适用。近几年,这些地区对我国中小型农机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收获机械的出口逐年增加。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推行“走出去”战略,出口需求会逐步增加。目前,投入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已占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50%;从各类需求发展情况看,经营性需求上升最快,已经成为收获机械特别是联合收割机需求的主要部分。1995―2004年我国收获机械市场需求构成状况,如表1所示。

    2我国收获机械的应用状况比较

    我国的收获机械特别是联合收割机是农业机械中结构比较复杂、机型众多、价格昂贵的一类机械。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情况复杂,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种植制度和习惯等差异明显,收获机械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形成了多样化的特点。

    2.1  不同作物收获机械化水平存在差异

    不同作物应用收获机械的水平存在极大不平衡性。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较高,机收水平远高于水稻和其它作物。2004年,小麦机械化收获面积占总机收面积的54.1%,水稻、玉米则分别为25.5%和2.1%,其它作物更低。目前,小麦主产区生产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成为收获机械市场新的需求亮点;玉米、马铃薯、大豆收获机械市场已开始启动;油菜、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需求正在上升。

    表1   1995~2004年我国收获机械市场需求构成状况

年份/年

保有量/万台

当年净增量、万台

参加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万台

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占保有量/万台

当年出口/台

联合收割机

机动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

机动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

其他收获机械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7.5

9.6

14.1

18.2

22.7

26.5

28.4

31.2

36.2

40.7

70.5

80.8

95.5

106.4

104.1

110.7

105.6

112.4

95.1

87.9

1.1

2.1

4.5

4.1

4.5

3.8

1.9

2.8

5.0

4.5

9.6

10.3 15.1

10.5

-2.3

6.6

-5.1

6.8

-17.3

-7.2

0.8

2.3

4.7

6.8

8.9

12.3

14.6

15.2

-

-

10.6

24.0

33.3

37.4

39.2

46.4

51.4

48.7

-

-

228

414

134

40

110

117

214

163

-

-

530

49

417

110

50

130

204

1166

-

-

    注:资料来源――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中国农业机械年鉴

    2・2不同区域收获机械化水平存在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存在着明显差异,总体格局上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北高南低,北方收获机械保有量和机械化收获面积远高于南方;二是东快西慢,东部是近年来收获机械化发展较快的区域。1995~2002年,东部12个省(区、市)联合收割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5.02%,高于全国2.53个百分点;收获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近9个百多点。我国不同地区收获机械化水平情况,如表所示。

    表2我国不同地区收获机械化水平情况

项目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北方

南方

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万台

1995年

2002年

年均增长

4.09

19.54

25.02

2.57

9.27

20.13

0.88

2.40

15.35

7.54

31.21

22.49

5.35

19.47

20.25

2.19

11.74

27.11

机动割晒机保有量/万台

1995年

2002年

年均增长

31.81

36.76

2.09

35.36

71.68

10.62

3.30

3.91

2.46

70.47

112.35

6.89

55.54

67.71

2.87

14.93

44.64

16.93

机收面积/khm2

1995年

2002年

年均增长

6717.58

10667.82

6.83

8213.03

13555.1

7.42

1777.79

2930.19

7.40

16708.40

27153.11

7.18

13785.71

18264.54

4.10

2922.69

8906.57

17.26

收获机械化程度/%

1995年

2002年

年均增长

13.10

22.04

8.94

12.82

21.10

8.28

5.15

8.27

3.12

11.15

18.43

7.18

19.44

25.56

6.12

3.70

11.62

7.92

    注:资料来源――全国农机化机械年报

    2.3不同品种收获机械应用与发展存在差异

    目前,联合收割机正在逐步替代割晒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正逐步替代背负式联合收割机,收获机械的有机构成提高。但不同品种的联合收获机械市场差异明显。

    小麦联合收割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已进入成熟期,市场需求趋稳,中型自走式机型占80%以上。今后市场的发展主要在起步晚、保有量少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水稻联合收割机中,全喂人式机具价格低,技术成熟,使用简单,性能也能满足要求。保有量最多,应用最广。半喂人式联合收割机技术先进,能保持茎秆完整,是水稻产区最受农民欢迎的机型,市场前景良好。但受价格因素制约,购买力有限。梳脱式机型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如能尽快地解决可靠性和适应性问题,则有很强的市场冲击力。目前,占水稻种植面积50%以上的双季稻地区,尚无成熟可靠的机型,双季稻地区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研发,是市场的另一个焦点。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山东、河北、天津等部分地区发展较快,但总体上发展速度还较缓慢。产品的规格、型号比较多,但应用面积都不大,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机型上,自走式3行机为目前市场主要机型,但价格较高;悬挂式机型,适合于小地块作业,但不能自行开道,市场有限;牵引式以4YW一2系列机型为代表,生产效率低,不适合小地块作业,市场逐年萎缩。制约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行距问题、工作可靠性问题及秸秆的回收问题¨一’。目前,不对行收获的全幅玉米收割机成了市场开发方向,这种收割机可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也可与小麦联合收割机配套使用,适应性强。能较好地实现玉米跨区作业要求,代表了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看好。其它收获机械机型较少,应用刚刚起步。近年来,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强劲需求,经济作物等收获机械缺少技术储备,开发滞后,推广应用还要相当时间。

    3影响因素分析

    收获机械具有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内在属性。应用中对地域适应性、工作可靠性、操作安全性和维修方便性等的要求较高,需求和应用受到多因素影响。

    3.1  自然因素

    收获机械的需求受自然条件影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其主要源于农业生产受土地、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从区域性看,南北方气候不同,决定了种植农作物的品种不同。南方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则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为主。种植农作物的品种不同,决定了所使用的收获机械的类型不同。从地理来划分区域,有平原、丘陵和山地之分。平原地区适合于大型农机具展开作业,而丘陵、山区则适合小型农机具作业。割幅超过im以上的收获机械不太适合在山区作业,其需求量在山区自然不高。另外,土质情况不同,对作业机具品种的需求也不同,如适合于其它地块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在南方的泥田就开不起来。

    从季节上看,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民对收获机械的需求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此变化具有时间短、需求紧迫的特点。随着节气变化,市场需求从南到北交替、波动地变化。收获机械市场总体上呈现出淡旺季特征,4~6月为旺季,11月至来年2月为淡季。

    此外,收获季节的自然灾害会引起收获机械的突发性需求,使局部区域或一段时间内对收获机械的需求剧增。

    3.2价格与收入

    价格主要包括收获机械市场价格和收获机械作业服务价格。收获机械价格与其需求成反比’收获机械作业服务价格与收获机械的需求成正比,与收获机械的使用需求成反比。总体看,收获机械的价格和作业服务价格是缺乏弹性的。此外,零配件、油料等价格也直接关系到收获机械的使用成本和机手预期收入,影响到收获机械需求。收入对收获机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影响购买收获机械的支出和结构;二是影响农民使用收获机械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到对收获机械的需求。

    3.3政策因素

    国家支持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机械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都会对收获机械的需求和应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和机具购置补贴、支持农业的优惠贷款等,都会增加收获机械的需求,推动收获机械的应用。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对收获机械需求和应用影响最大的政策性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推广应用收获机械的各种补贴;二是政府组织开展跨区机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及时地颁布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的规章,给予跨区作业机车免收过桥过路费、发布需求信息等,大大推动了跨区机收产业的发展和收获机械应用步伐,拉动了对收获机械的需求。

    3.4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收获机械特别是联合收割机自身工艺复杂,作业环境恶劣,应用的时间比较集中,对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要求较高。尤其是跨区机收更是要求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服务作为保证,以确保机具作业进度和作业量,使机收作业顺利进行,经营者获取最大收益。另一方面,收获机械价格昂贵。农民购买往往倾其所有。具有较大的投资风险,质量低劣的产品会给投资者和使用者造成较大的损失,从而影响到机具的销售和应用。因此,收获机械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已成为影响用户选择收获机械的一个重要因素。收获机械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品(名)牌效应十分明显。

    3.5       其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经营规模、机手素质等也是影响收获机械需求的重要因素。机手素质首先影响其购买决策,其次是决定其操作水平和经营获利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对收获机械需求和应用的影响不仅在于需求量,而且还决定了收获机械需求的技术层次。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启动快,需求量大,购买力强。需求主要为技术档次较高的产品。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需求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市场发育慢,有效需求相对不足,需求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经营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地区对收获机械品种的需求和应用收获机械的轻重缓急。

    4我国收获机械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4.1  收获机械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农作物单位收获面积所拥有的收获机械数量很小,收获机械化水平很低,与农业生产的需求有极大的差距。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逐年增长,收获机械的需求和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民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们使用收获机械的支付能力,促使有效需求增加;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需要收获机械等农业机械的替代,逐步使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4.2联合收割机为需求的主体

    据预测,我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容量超过50万台,而当前保有量仅为20万台左右,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需求量将达到13万多台…。目前,跨区机收小麦占其机收面积的比重为60%,水稻不足1/4。玉米更是不到1/7,跨区作业在一段时间内仍会是拉动收获机械的需求和应用的主要因素。

    4.3  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集中

    从局部看,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收获机械的需求和应用会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集中。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题。农业结构调整,其主要内容在于调整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虽然种植结构的调整,会减少非优势产区的种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获机械的需求,但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和生产作业的标准化,有利于简化收获机械技术难度,扩大收获适宜范围,降低收获机械使用成本,为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扩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收获机械的应用和需求。・同时,种植结构调整,会形成新的需求结构,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收获机械化成为迫切需要,会拉动收获机械市场形成新的需求热点。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818-1.html

标签:农机 需求 分析 市场 机械 收获 我国

上一篇:影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因素不容忽视
下一篇:全球矿业低迷 中国企业或伺机海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