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国-东盟区域性跨国农资市场正式启航
2008-11-21   来源:新华社   

  我国首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区域性跨国非盈利性商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近日在广西南宁成立。业界人士认为,商会的成立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借助这一平台推动双方在农资、农业、农产品、食品、农业信息和商贸等方面的经贸合作,中国-东盟在区域性农资领域的深化合作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

  跨国背景下农资商会

  从总体上看,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基于政治互信上的经济合作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包括农资等领域在内的经贸合作往来日趋频繁。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的成立还要追溯到2005年,在当年10月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有关方面就共同发起筹备组建中国-东盟农资商会,时隔三年,这个我国首个区域性跨国非营利性民间组织终于得到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突显的大背景下,作为粮食中的“粮食”,农资产品的供应和价格特别引人关注,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将对于加强跨国采购、农业信息交流和探索造福农民的新途径将发挥突出作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理事会副主任赵显人说。

  据介绍,中国东盟农资商会是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的支持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联合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和中肥(香港)集团,共同发起的区域性跨国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它将以搭建信息技术交流、贸易合作、项目撮合平台为手段,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农资共同市场的建设。

  东盟农资市场潜在需求大

  中国与多数东盟国家一样,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对农机、农药、化肥等农资的需求日益增长。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柬埔寨第一大农资进口国,越南等国家也大量从中国进口化肥、农用机械等产品。目前来自我国江浙的农药、喷雾器、薄膜、柴油机,两广的拖拉机、尿素、农药等,在东盟不少国家都有很好的销路。

  以农药为例,目前中国农药对东盟国家的出口额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以上,今年以来广西北海口岸外贸出口中农药、化肥出口均显著增长,除草剂成药出口在今年1月曾超过53吨,货值近15万美元。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现在越南每年化肥需求为750-800万吨,国产化肥能够满足50%,50%需要进口。从现在起到2010年,越南每年需要进口50万吨以上化肥,包括DAP肥、磷肥、钾肥。至少要到2020年国内化肥生产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今年12月11日中国将对外资开放化肥批发零售市场。不过总体来看,中国与多数东盟国家对农资的需求未来将持续增长,当前在农资领域的经贸合作还是远远不够的。以化肥为例,中国生产的化肥按存量计算每年大约增加300万到500万吨,从长期来看未来这么多的化肥如何消化,扩大出口是必需之选。

  共建平等对话、共谋发展的民间渠道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依托供销合作社的平台,农资商会将对推进中国-东盟农资市场合作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加强双方沟通,通过促使中国和东盟各国农资行业彼此降低或免除关税,推动中国―东盟农资共同市场建设;二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农资产品输入地区,争取采取一致性对外关税及质量标准等措施,形成联合体,从而提高谈判地位,更好地维护中国―东盟贸易区内农资企业的权益。

  韩国农协会常务金一君认为,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的成立将会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生产材料贸易和农资信息领域的交流,将会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农业现代化以及合作事业,并对亚洲地区及世界农资市场的价格稳定做突出贡献。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商会国际性、区域性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特质,其作用和影响可以覆盖和影响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点普通行业组织是难以做到的。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陈文宝表示,未来五年内中国―东盟农资商会计划发展500家以上企业会员,重点发展大中型农资生产和经销两类企业,然后逐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农家点、农资农村合作社等。此外在会员的区域分布上,要考虑在商会内部形成有效制衡,以确保平等对话、共谋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788-1.html

标签:农机 市场 正式 跨国 东盟 中国

上一篇:收获机械业:三十年收获农机化中级阶段
下一篇:推进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