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东风朝柴屹立中国柴油发动机领域30年
2008-11-24   来源:中国农机设备总网   

  2008年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上,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风朝柴)展出的NGD3.0柴油机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目光,该产品符合欧III标准,升级后可达到欧IV、欧V排放标准。

  编写中国发动机历史

  领先一步似乎是这个企业的常态,从1960年建厂到现在,东风朝柴一直都站在行业的前端。翻开中国柴油发动机历史,很多个第一都是由东风朝柴创造的。

  1979年,朝柴因农用机械市场不景气转而研学外国技术,开发车用柴油机。经过不懈的努力,东风朝柴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直喷式高速车用柴油机――6102Q型柴油机。6102Q的研制成功在中国汽车动力行业首开“汽改柴”先河,也由此翻开了东风朝柴30年车用柴油机生产的第一页。

  1984年,东风朝柴成功开发出填补中国中型柴油机空白的4102Q型柴油机。这个产品因其性能、质量优越,成为各大汽车厂的首选产品,为东风朝柴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1999年,中国第一台排放达欧Ⅰ标准的车用柴油机在东风朝柴诞生。

  2003年,东风朝柴引进日产柴油机技术生产的CYQD32柴油机,填补了中国3升高档车用柴油机空白,东风朝柴因此跻身中国高档乘用车动力行业。

  2007年8月,东风朝柴成功引进美国万国公司技术生产NGD3.0柴油机,该机型具备了升级到欧V标准的能力。NGD3.0柴油机的成功引进,为中国城市多功能车SUV、MPV、高档皮卡、高端轻卡行业添加了高效可靠的柴油引擎。

  现在,东风朝柴拥有102、3升、D、燃气四大系列产品,全系列产品均达欧III标准,并已具备欧Ⅳ、欧V排放标准的发展平台。

  近年来,东风朝柴洞察到工地运输专用车市场很大,值得开拓。于是东风朝柴又专门研制了转速低、扭矩大的工程机械用柴油发动机。2008年东风朝柴生产5000台的低速汽车柴油发动机、15000台装载机用发动机。目前东风朝柴工程机械发动机产能每年增长8%,企业还将继续扩大工程机械市场份额,争取做到每年50000台。

  领先技术打造高品质动力

  东风朝柴一直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动力”,经过多年经营,东风朝柴受到了业内用户的一致好评。东风朝柴公司总经理赵庄说:“我们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创新。”

  东风朝柴30年的成功历程处处见证了其对技术创新的追求。从1979年第一台高速车用柴油机的研制,到2007年引进并吸收的NGD3.0柴油机,技术进步是东风朝柴成功的关键。

  东风朝柴的技术创新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在研学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研发力量,将原有技术进行再创新,使之适合中国市场。赵庄说:“目前中国柴油发动机企业技术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技术是不能忽视的,学习、借鉴、消化、创新是朝柴发展创新之路,也同样是中国发动机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有了领先的技术才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动力。东风朝柴时刻不忘保持自己在行业内的科技领先地位。东风朝柴自主设计的4缸4气门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已经投入生产,该产品由奥地利AVL公司负责检验。AVL公司用时2年才完成了全面监测,可见东风朝柴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着手研制符合欧III排放标准的产品。

  赵庄认为,技术进步本身就是产业洗牌、重组的过程,在洗牌过程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就是胜者。

  高质量赢得客户

  谈到东风朝柴如何赢得用户、占领市场时,东风朝柴副总经理赵海港说:“我对市场的认识是,产品质量决定成败。产品首先要可靠,其次要经济,谁把这两条做好,就会赢得市场,就能得到市场份额。”

  东风朝柴全力打造高质量产品。其近年来推行的QCD改善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QCD改善是指质量、成本与交货期的管理。实施改善后,要求企业以卓越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产品。东风朝柴在实施QCD改善上大下功夫,找专家为企业各级职工进行培训。实施QCD改善后,客户对东风朝柴产品的三包服务更满意了。

  东风朝柴将生产的各个环节加以细化,从原材料采购到物流运输实行模块化管理。尽量保障整个生产过程不出现纰漏和瑕疵。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东风朝柴的欧Ⅲ产品全部选用博世的共轨系统。“严把质量关是保证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的核心”,赵庄说。

  领军企业的思考

  作为汽车动力行业的领军企业,东风朝柴时刻将行业责任记在心上。面对中国发动机行业对边缘工艺和设计思想认识不足的现状,早在2005年,东风朝柴就曾呼吁,国家应该建立大型实验室。东风朝柴提出,中国应该由国家建立一个适用于整个行业的大型实验室,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这种实验室又是推动汽车动力升级的关键。

  中国内燃机行业还没有一个能面向整个产业的研究平台。这种大型实验室在国外已经应用了很多年,而中国现在还不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

  赵海港说:“中国汽车要想进步,没有这种实验室是不行的。这是必须走的一步,否则永远用别人的技术,就要受制于人。有些投入是必须的。比方说,东风朝柴求助于奥地利AVL公司做其产品在高速、低温、满载情况下的运行状态评审,评审后得到的很多数据对将来的研究非常有益。让外国公司评审,成本自然很高,就是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实验室,企业只能花大价钱。建立实验室后,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778-1.html

标签:农机 发动机 领域 中国 屹立 东风

上一篇:江西赣州:果业机械化推广列市政府发展议程
下一篇:常山县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