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安徽调查发现,虽然政府水利建设投入很大,但主要都放在了防洪上,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和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严重滞后。
水海村既没有“水”,也没有“海”。位于安徽省怀远县古城乡的这个小村庄,已经连续近100多天没有降水,水成了这里种麦农民最大的渴盼。
“自打记事以来,小麦就没有人工浇过水,以往靠下雨就能保证好收成,今年眼看着不浇水不行了。但我家田地附近没有河,也没有井,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麦苗一天天变得焦黄。”村民赵军利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月5日晚8点,怀远县出钱从附近的淝水河引水,经排管站翻抽了2次、流了5天后,赵军利家的麦地终于暂时缓解了干渴。
短腿的农田水利
“昨晚到12点才浇完,今天6点不到就又来浇这块4亩地的小麦。”2月6日上午,记者看到,在赵军利旁边,妻子、父亲、孩子全家齐上阵,家人轮流拖着管子沿着地垄一块一块浇过去,“每亩浇水前撒了10斤尿素,绝大多数麦苗都可以返青长高,这块地今年亩产700斤左右应该问题不大。”赵军利说。
离赵军利家麦地不远处,记者看到,沿着这条沟渠,十几台拖拉机排成一排,甚是壮观。
相距10里远的鲍集镇藤园薛场村村民宋长雷告诉记者,眼下大旱非常严重,他家麦地春节之前浇了两次水,现在是浇第三次。“同往年相比,后期如不出现情况,还能多收一点,主要是我家地里有一口机井,是1998年打的,现在终于派上了大用,只要有水就什么都不怕!”
怀远县农委副主任童有林告诉记者,该县是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2009年小麦播种面积170万亩,164万亩干旱,其中80万亩严重干旱。
“此次大旱,一方面属于多年不遇,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农田基本水利严重短腿,这几年政府水利建设虽然投入很大,但主要都放在了防洪上。安徽现在基本上解决了淮河洪涝灾害,但水利只能顾及大型工程,中等及二级沟渠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的,多年失修基本堵塞。现在要把这些都修好,平均下来,每亩至少要投入200元至300元。”童友林说。
按他测算,仅怀远一个县,全县188万亩耕地要达到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标准,全县尚需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6亿元至5.4亿元。显然,这是一笔巨大开支!
滞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现在家里只有我一个,老了干不动,只种了3亩地,儿子全家外出打工,地都给别人种了,不收钱但是种地人要帮我耕地收割,浇水打农药的钱都是他们的,我只要出肥料钱和种子钱,6号才浇第一遍,因为人家都是先浇好自己家的才能给你浇,现在小麦比别人差多了,一亩只能收500斤左右。”安徽省利辛县程家集镇郑王村村民王春轩对记者说。
种了几十年地的王春轩,今年70岁,他告诉记者,村里像他这样的老人还有不少,都是孩子全家外出打工,他们守着几亩地收点口粮,生活开支由打工的孩子每年回来给一点。
“这次安徽抗旱保苗,有不少好的做法可以在全国交流,但旱情也暴露出我们在农业基础设施比如农田水利方面的薄弱环节。此外,在技术路线上面,也有许多问题值得下一步探讨。”2月6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安徽指导抗旱时说。
“我个人认为,部长说的抗旱技术路线,一方面指涉农部门之间,比如农委和水利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沟通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属水利部门管辖,农业科技方面则由农委负责,抗旱是水利和科技的结合,需要两个部门之间紧密协调。另一方面,农技、农机、植保三大基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根基,从长远看,服务统一可能比土地流转更适合农村现状,但目前我们这方面做得还很不足。”利辛县农委主任高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