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山东:农机下乡还缺点啥
2009-03-18   来源: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   

      茌平县金龙农机市场,前来购买农机的茌平县信发街道农民付延涛说:"这台10万左右的机子,光补贴就是2万多元!" 
 
      农家院里,拖拉机、悬耕犁、秸秆还田机,各类农机不断增加;农机市场上,一拨拨农民摸摸、瞧瞧、试驾、咨询,挑选着最合心意的机械。3月 5日至 8日,记者在聊城市的茌平、高唐等地调查采访,体验到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也听到了他们完善农机下乡政策的呼声。

      农机下乡带来了啥

      调查答案:增加了农民收入,解除了繁重劳动,减少了安全隐患,拉动了农民消费,提升了农业装备水平

      农机下乡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引发了什么变化?群众满意不满意?茌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景志国说,到农民家里看看就知道了。

      走进冯屯镇王子站村村民杜先中家,院子里停放着一台大型自主式小麦收割机、一台80拖拉机、一台 12马力拖拉机、一辆小货车,还有悬耕犁、秸秆还田机等配套机械。5间大堂屋是杜先中前年花10万元盖起来的。

      杜先中介绍,麦秋两季,他随镇里组织的跨区作业队,到河南、河北等地,收小麦、玉米,耕地、播种,一年忙活80多天,纯收入3万多元。机械化解放了生产力,机割一亩麦子仅用五六分钟,机收一亩玉米十几分钟,耕地播种一亩地 20多分钟。以前过麦过秋都需要一个多月,割、运、轧、晒、犁、播,累得直不起腰来。现在机械化作业,连割加播,两三天完事,累不着人。全村400多人,200多名劳动力,农闲时节都出去打工,人均年收入万元左右。

      农业机械化还带来一个好处,以前过麦过秋,场院不够用,轮流打轧,一遇到连阴天,毁掉很多粮食。现在收割打轧一次完成,丰收丰产有了保障。以前不少农民到公路上打轧,影响交通不说,出了不少事故,现在安全多了。

      资料显示,去年中央和省落实到聊城市的农机补贴和项目资金达 2660万元,是2007年的1.8倍,带动县市财政补贴资金104万元,拉动农民投入8635万元。国务院决定今年大幅增加农机购置补贴,总规模达到100亿元,中央和省落实到聊城市的农机补贴和项目资金是5460万元,将拉动农民投入1.6亿元。

      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增强了农机装备实力。 去年,聊城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85万千瓦,农机总值36.3亿元,全市玉米机播、机收和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9%、20%和70%,分别比上年提高 5%、8%和7%,小麦机收面积,除无法机收的极小地块和林麦间作地块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去年,全市农机作业收入达到4.8亿元。

      聊城市农机局局长张守科介绍,农业机械化的提高,不仅增加了农机户和农业的直接收入,更重要的是,把农民从繁重的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近几年来,全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直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年增加收入100多亿元。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08元,比上年增长 13.5%。没有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就没有农民大踏步的致富。

      农机下乡还缺点啥

      调查答案:大规模的种植地块,高科技的农业机械,健全有力的管理队伍,较为充足的补贴资金

      农机下乡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茌平县冯屯镇菜园刘村村民刘汝伦介绍,现在农村一般的地块面积在 3至5亩之间,最大的地块十几亩,但不多,最小的地块仅几分地,走不开收割机。机械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窝工、挣钱少。由于地块小,目前使用的收割机割幅多数是2.1米,2.75米的,使用较少,影响了工作效率。他建议,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机械化水平,各地在调整土地时,尽量把各家各户的地块归并在一起,规模大一点。实行土地流转更好,一次收割几十亩、几百亩,会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冯屯镇农机站站长张志峰说,目前的农业机械科技含量还比较低,存在着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张志峰今年47岁,参加工作后一直跟农业机械打交道,周围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农机手,对现有的农业机械进行了很多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指着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前端说:“这个地方收割时走的速度一快,就往下漏麦粒。我们加了个‘漏粮回收器’,把漏下来的麦粒回收到上方的粮仓中去,减少了损失。还有,我们在小麦割刀的下面,加装了一个‘平茬刀’,把原有的割刀上移了一点,使进入滚仓的麦秸量减少,负荷减轻,麦粒脱得干净,收割机跑得快,麦茬粉得碎,效率提高了不少。像这样的技术改造‘专利’,他们发明了几十项,希望农机制造厂家,多到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把好的技术吸收进去,制造出适应性更强、农民更欢迎的农业机械。”

      有关资料显示,山东省的农机购置补贴和项目补贴,始于2004年,6年来,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农业机械迅速增长。但是,乡镇农机管理队伍却相对滞后,从随机调查的情况看,约有20%的乡镇农机站无场所、无资产、无人员。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归乡镇发放,人员受乡镇支配,名为农技人员,却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开展工作,使农机推广、管理服务不到位,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农机手约有30%没有办证,年检率不足25%。有关人士指出,许多农民好不容易置办了农机,赶忙多拉快跑,想尽早把成本收回,这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乡镇农机管理推广组织,是农机系统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农机管理执法、推广服务等行政性、公益性的工作任务,是搞好农机工作的关键。特别是农机队跨区作业,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监管、维修、服务等工作,程序繁多,这方面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最近几天,来高唐县农机大市场买农机的农民很多,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一辆辆绿色大型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不时从场内开出,沿柏油路驶去。他们在挑选机械时,最为关心的是哪种机械列入了补贴范围,哪种机械补贴得最多。聊城市农机局的负责同志介绍,捉襟见肘的补贴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去年全市报名购置农机的农民 5000多户,实际享受补贴的农户只有1478户,不足30%。一些基层干部建议:“ 国家和各级财政应该抓住当前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积极性高涨的有利时机,加大补贴力度。”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617-1.html

标签:农机 缺点 山东

上一篇: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下一篇:“汽车下乡” 厂商不能“打一枪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