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深化,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向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水平发展。
我国农机化发展面临新机遇
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形成了巨大需求。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先进的农艺技术、养殖技术的载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共同点都是首先解决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结构在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向多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粮、经、饲“三元结构”的格局,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畜牧业和各类加工业方向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农业结构调整拉动了对农机化新的有效需求,构筑了适合农机化发展的新舞台。高性能的水稻栽插机械、收获机成为南方农机化发展的新热点。经济作物机械的市场需求上升,油菜收获机械、甘蔗收获机械和棉花采摘机需求迫切。农机化的发展开始由产中向产前(如种子加工)、产后处理延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饲草、特色经济作物扩展,由主要生产环节向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推进。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及机具的开发和应用,提升技术档次,提高产品质量,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机产品发展的增长点。
中国的农机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农机市场也呈现出新的需求特点。各级政府正在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法规建设步伐,培育和完善农机市场,保护农机经营者的权益,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意义重大
农业机械化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它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每年农忙季节,在外务工人员很多要返乡耕作。既增加了返乡人员往返费用的负担,又给交通运输增加了压力,同时也影响到务工人员正常的生产和工作。大型农机实行从种到收全过程服务之后,对促进农民外出就业意义极大。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尤其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亿万小规模农户的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联合收割机跨县、跨省转场数百公里,平均单台单季作业面积由在本地作业的400~500亩增加到1000~1500亩,作业时间由5~7天增加到30~40天,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有效作业时间甚至能长达50天以上,作业面积达3000~4000亩。我国农户平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及欧盟国家的1/40、美国的1/400的小规模农业的情况下,实现了小麦收获的基本机械化以及超过发达国家的农机作业高效率和高利用率。它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它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将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将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据预测“十一五”期末,农机总动力预期达到8亿千瓦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左右。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现阶段农机市场的销售亮点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扶持农民购买农机、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
农民购机热情持续高涨。农机销售十分火爆,政策推动,市场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门路。据调查,一台收割机工作900小时,可创毛利20万元,纯利润可达15万元,兴机富民是农民购机热情持续高涨的根本因素。
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成为农机市场热销三大亮点。农机市场全面走旺,尤其大中型拖拉机、水稻、玉米收获机、高性能插秧机等机械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农民持币待购、抢购现象在全国各地随处显现。一些生产企业虽然满负荷生产,仍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近几年的收获机械市场火爆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市场需求急剧扩容,市场竞争异彩纷呈,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新企业不断出现。
小型农用工程机械受欢迎。受农村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拉动,中型拖拉机和收割机成为农机市场亮点,小型工程机械进入农机市场。江苏盐城黄海金马、常州东风等中型拖拉机深受农民欢迎。浙江柳林、台州三联、江苏沃得、湖南龙舟等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持续畅销;日本洋马、久保田、江苏太湖等高性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销售前景十分看好。随着拖拉机底盘功能多样化,与其相配套的小型挖掘机、装载机进入农机市场,在农田基本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大树移栽等园林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田耕整作业机具增长明显。大中小拖拉机配套的各式农机具,尤其是免耕机、播种机、旋耕机等机具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销量上升,出现脱销待购现象,过去农民购拖拉机只配拖车不配农具的情况大大减少。
拖拉机产品功率上升趋势明显。从小马力拖拉机看:小四轮由原来的1110柴油机提升到现在的1115、1125柴油机;手扶拖拉机也由过去的12马力向现在15、18、20马力转移。从大马力拖拉机看,中原地区大拖需求从70~80马力为主,向80马力以上发展;“三北”地区原以80~90马力为主,现对100马力以上大拖需求旺盛。
农机配件平稳上升。农机装备销售增长促使农机零配件销售上升,柴油机配件、农用车配件,拖拉机配件、轮胎等产品平稳上升。其中,车用柴油机配件和轮胎需求量相当大。
知名农机品牌优势明显。据统计,全国知名农机品牌生产企业前10名的产量占全国农机行业的90%以上,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省。目前销售的中型拖拉机和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基本上是全国知名农机品牌。
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机遇
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发达地区加快了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未来10年,我国农机化发展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拖拉机功率向两极拓展。以小功率微型作业机械为代表的田间管理机械将成为广大农村的需求热点,并将带动蔬菜、果园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大功率拖拉机的需求也初露端倪,国际著名农机制造厂生产的大型拖拉机纷纷登陆北方市场,一批国内厂商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大功率拖拉机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不可避免。
耕作制度受到重视与发展。对耕作方式进行变革是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产出率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适宜耕地上,要建立以深耕、深松为中心,配套耙平、覆盖和培肥等技术措施的现代耕作制度,完善和健全松、耕、耙相结合的科学的耕作体系,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发展。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的自然耕作方法,符合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其配套的农机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将得到重视。
节水型农机技术持续发展。现代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如微喷灌、嘀灌和渗灌等,将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无浇水条件的旱作地区,采取机械深松、机械沟播、机械镇压和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措施与生物措施机结合,对于提高中低产田农作物的产量具有特殊意义。
玉米机械化生产有重大突破。我国玉米是第二大农作物,但至今其各生产环节大多靠人工来完成,已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的“瓶颈”,也是政府、农民和农机经营者关注的热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的迫切要求下,玉米生产机械化将以机械收获、秸秆还田为突破口,带动整个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将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制造质量的稳步提高,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经济作物机械化受重视。花生、薯类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花生收获重点是推广田间收获机,并配套摘果机和脱壳机,联合收获机械的引进开发也提上日程。薯类收获主要是推广薯类专用收获机械。
设施农业生产急待机械化。近年来以蔬菜种植为代表的设施栽培技术迅猛发展,推广面积持续快速扩大,但其生产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机械化技术基本属于空白。今后将在覆盖材料的机械化卷铺和室内耕作机械化方面获得突破,使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果蔬等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北方果蔬类经济型农产品资源丰富,其加工、保鲜和贮运机械化技术是关键。近期得以重点发展的项目有果蔬保鲜贮运初加工技术、淀粉生产机械化技术、粮油饲料加工技术、土特产加工技术、经济作物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等。
精密施药技术将广泛应用。以精密施药机械化技术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将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有益生物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农用轻型飞机进行植保作业,是防治农作物和森林虫害的一面新技术。另外,生态农业、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也为专用的配套农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市场空间。
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收割、脱粒、烘干等作业。从对农机的要求来看,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高性能农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节本增效农业技术进步使人们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械有了新的认识。它的性价比、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小农机,今后将有越来越广阔的用武之地。
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趋势。一是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市场开始复苏,是整个农机市场的亮点。二是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机耕、机播作业水平基本稳定,机收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和新的发展,尤其是水稻机收明显增长。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跨区机收的模式开始向机耕、机播以及经济作物领域拓展。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具有区域特色的各种农机服务组织正在兴起,有的地方还形成了机械化种植、产后处理、储藏、运输等“一条龙”服务,提高了农机经营效益和农机化水平。
我国农机化的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的区域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各地特色农业发展,发挥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比较优势,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优势突出的发展格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垦区等,以高效、创汇的外向型和城郊型现代化农业为主线,重点发展种植、养殖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产后处理,及加工、保鲜、储运机械化,为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提供服务。中部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突出发展农业产前、产后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为大型商品粮、专用粮、饲料粮基地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及加快发展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提供服务。南方水稻主产区以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为目标,以水稻机插配套育秧技术为突破口,带动水稻机插秧,扩大机收,形成水稻种植、收获、产地烘干及加工全程机械化服务。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发展牧草生产机械化、秸秆青贮加工机械化和棉花、甘蔗、甜菜、果蔬、花卉等生产、加工机械,为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提供服务。
农机与农艺一体化。农艺决定农机应用,农机催生先进农艺。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既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十一五”时期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良种良法相配套为切入点,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机械技术为重点,突出节本增效功能,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粉碎还田、机插秧和配套的经济型育秧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改革北方旱区传统耕作制度,形成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保护性耕作模式。
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服务将向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服务质量和效益。跨区作业领域和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机产品高性能化。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农业机械化将由解决资源和资本节约逐步向解决资源、资本和劳动节约并重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农业机械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在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同时,逐步向高质量、高技术、低能耗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农机化发展潜力巨大。许多发达国家都看好中国市场,一些著名的跨国农机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农机市场。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农机市场和农业机械生产基地。目前,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最具活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