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以开放的视角认识现代农业
2009-05-18   来源:江西日报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着进展,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目标任务。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以开放的视角来认识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现代农业包括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更包括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现代农业首先是一个产业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产业,必须能够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是不可能持续的,没有竞争力的农业也不可能是现代农业。因此,应该从现代产业竞争的角度,科学地理解现代农业。当今世界的产业竞争,与其说是单个产品的竞争,不如说是与此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竞争。比如,我们到超市购买水果,一些进口水果的价格往往要高出国产水果许多倍。为什么?因为它们的比价关系不仅取决于各自的营养、口感、色泽和整齐度,还取决于各自的品牌和包装。而对这些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就不仅是它们由谁生产、如何生产,还有影响它们生产的良种、农资、加工、储运、保鲜、分级、包装、营销等产业链的状况,以及科技服务、营销策划、品牌塑造、物流服务等产业支撑体系的状况。有时,产前、产后环节比产中环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农业生产过程更重要;产业链支撑服务体系的状况,比产业链的状况更重要。目前,在美国的食品产业体系中,从产值构成上看,农业生产环节只占25%,加工环节占33%,销售环节所占比例高达42%;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中,30%用于采收之前,70%用于采收之后;美国直接种地的劳动力约占全国的2%,但为农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劳动力约占15%,从农资供应到耕地、播种、施肥、灭虫、除草、收割,乃至产品的分级、包装、运输、加工,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全程技术和信息服务等,都可以由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来提供服务,这些公司成为农业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他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现象。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应重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更应重视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必须清醒地看到,现代农业已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农业生产或第一产业,它实际上横跨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包括农业产中、产前、产后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概念,是农业产业链和产业支撑服务体系有机结合的概念。

  现代农业必须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近年来,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清楚地显示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建设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在我国大豆产量稳中略增的同时,大豆进口规模却迅速膨胀。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不仅是大豆生产的问题,还是大豆加工和流通的问题,是整个大豆产业链和大豆产业体系的问题。从生产环节来看,面对大豆进口不断加大的挤压,国产大豆的价格上涨艰难,甚至一度严重下跌,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种植积极性下降。从加工环节来看,在国内大豆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以外资为主的新增产能仍在迅速扩张,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一方面,不断强化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控制态势,甚至控制大豆市场的定价权;另一方面,通过操纵国内外大豆市场,对国内大豆市场过度竞争、兼并重组的进程推波助澜,导致一些内资企业陷入亏损,或被迫由外资收购。上述问题为什么会形成?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在下列两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大豆产业链特别是大豆生产、加工环节的产业组织,在经营规模、经济实力、经营理念和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实力和对国内外产品市场、期货市场良好的运作能力,不断强化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垄断和对大豆产业链、价值链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的控制态势。二是大豆产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存在巨大反差。这种支撑服务体系,不仅包括市场、信息、科技、金融、农民专业协会、农产品行业协会等方面,还包括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既然是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就应该注意瞄准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引导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更好地实现协调整合,以强化其整体功能。鉴于当前产前、产后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要把加强农业产前和产后环节,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通过引导农学与工学、美学、营养学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知识、理念的结合,农业发展同科技教育、历史文化、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的结合,不断增进农业的多功能性,丰富农业产业链的内涵;通过支持区域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检验和检测中心、促进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等,引导农业产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借此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更是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业

  在完善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的现代农业,首先应该是市场化农业。因此,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计划经济重生产,市场经济重流通。如果不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就不能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更是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业。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农业。《国家竞争优势》的作者、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任何国家的经济就会发现,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产业,通常有各不相同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些优势都集中在特定产品或产业环节上面。”荷兰的人均耕地1.8亩,总耕地面积只相当于我国的2%,但荷兰农业的竞争力、土地生产率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都位居世界前列,堪称土地资源稀缺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荷兰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实行高度的分工与专业化,包括区域专业化和生产专业化,借此实现了农业的高效率、高产出和高收益。从荷兰农业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现代农业不是自给自足、小而全、小而散的农业,而是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商业化运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而这些往往都是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为前提的。

  既然现代农业是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引导农业的专业化分工,鼓励农业的社会化协作。比如,引导不同类型地区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带,建立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出口贸易基地。近年来,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加快推进,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正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是: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的部分环节逐步从生产经营过程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化的服务供应商,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而这又会带动农户生产的专业化和农业生产的区域化。笔者到安徽养鸡大镇苏湾镇调研时发现,那里养鸡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为养鸡产业链提供服务的养殖协会、种鸡场和经纪人队伍、饲料经销商队伍迅速崛起,甚至形成了服务于农户养殖的防疫队等。在全国其他一些地方,农户种田越来越省心,只需一个电话,农机服务、收割服务甚至施肥施药服务都有专人上门提供。可以断言,今后随着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上述趋势将会不断强化。有效地引导好、利用好这些趋势,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性的拓展;有效地引导、利用这些趋势,其实质是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农业产业群、培育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现代农业可以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更应该是以企业化、组织化经营为基础的农业

  国内外经验表明,家庭经营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既适应传统农业,又适应现代农业。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农业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体的格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不适应性正在凸显。比如,在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的体制下,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难以实现。

  有人说,许多发达国家的农业都实行家庭经营。但是,不同国家的家庭经营可能是不一样的。在农业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家庭经营首先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具有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不同的农户家庭经营之间,形成高度分工、密切协作的关系,家庭经营实际上处于功能强大的分工协作网的节点位置。美国的农场主大多是通晓现代科技和经营、能够良好地驾驭市场的企业家;美国的现代农业与其说是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不如说是建立在企业化经营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当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产业组织没有竞争力,农业就不可能有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组织的竞争力,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家庭经营由分散的小农经营向企业化经营转化,引导、支持农民经纪人和农业家庭经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积极优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的发育环境,为现代农业的成长提供不断优化的组织支持体系。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日趋活跃,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正在显着增强。其具体表现是:各类示范户、示范园、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迅速成长,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者和重要带动力量。有些示范户、示范园和专业大户已经成为新型农场的雏形;一批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迅速成长,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显着增强,相互之间优势互补、各显其能的格局初步形成。尽管这些组织所能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实际作用和比较优势的差异已开始显现。如龙头企业主要发挥对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对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外部拉动力;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主要发挥对农户从事结构调整的组织动员作用,形成对区域主导产业生成发展的内在扩张力。今后,为了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引导和支持政策。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更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

  现代农业,首先是一个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首先是为新农村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的过程。但是,现代农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因此,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理念也应该进行深刻转变,可以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理解为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理解为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农村的过程。同样道理,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转变的过程。

  现代农业既然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考虑农业发展的影响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发展的经济影响,对农业的就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农业的多功能性?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过程。在美国、巴西等国,农业在维护能源安全中的作用不断拓展,燃料乙醇的迅速发展就与农业的能源供给功能不断增强相关。因此,加强农业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应该是拓展农业能源功能的重要方向和现实选择。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是一个农业发展条件、发展手段现代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农业发展理念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所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促进新型农民的成长作为基础工程。在促进新型农民成长的过程中,引导农民分化,促进一部分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的企业家或现代产业工人。其次,始终注意培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注意农业发展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注意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再次,注意增强农业的整体功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现代农业是上述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593-1.html

标签:农机 认识 视角 开放

上一篇:跨区机收盼服务“及时雨”
下一篇:当前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