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国草业畜牧业机械市场前景
2009-10-23   来源:中国农机设备总网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们膳食生活中所需的肉、蛋、奶以及美化人们生活的皮革、服装、毛纺织品、生活用品等许多日用消费品均来源于畜牧业。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及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跨入了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的行列,但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已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作为重点工程加以落实,各级政府纷纷加大了对草原建设、草原改良、环境保护、畜牧养殖业的投资力度。如退耕还草,可免交土地税,草原、土地承包30年不变等,鼓励种树、种草,发展畜牧业,改善及恢复生态环境,调动广大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

  2000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决定,将畜牧业发展作为一个大的产业,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逐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大力实施种树、种草项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在2001年11月18日转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意见》中又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的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了:“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同时,加快农工畜牧业发展,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能力明显提高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的比重必将加大。畜牧业的发展,必将对新型高效畜牧业机械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一、我国草业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1、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搞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要求,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的农业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生态恶化,使农牧民生产生活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牧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农牧民增收的难度加大。要解决好这两大课题,必须发展生态农牧业,转变长期以来破坏生态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发展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以种养加结合为重点,提高农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不惜以开垦草尝毁林开荒为代价,来提高粮食产量,对畜牧业的发展未予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荷兰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畜牧业经济比重非常高,有着全世界最发达的畜产品和乳制品加工业。荷兰一个农民每年创造的外汇就高达16,000美元,成世界之首;法国每年畜产品加工业所创造的产值是汽车制造业的两倍。

  经济学家指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传统农业,而我国的畜牧业在国际市场却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按市场规律发展的要求,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果,将是大大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全国各地的发展情况也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畜牧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肉类总产量增长了6倍,禽蛋总产量增长了近10倍,肉类总产和禽蛋总产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肉类已达到47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0多公斤;人均占有禽蛋达1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目前,除了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外,内地省份的畜牧业经济也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畜牧业已逐渐转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4%,上升到31%左右,比如山东、河北、河南、吉林以及京、津、沪等城市周边地区。据统计,传统的粮食产区浙江省2001年的畜牧业产值达450亿元,畜牧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种植业,而内地的安徽省2001年农民收入增长中畜牧业的贡献达23%。四川、吉林、北京、上海等部分省市已超过40%,主产省有相当一部分县已超过50%。全国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中,平均有15%来源于畜牧业,中西部的比重更大。

  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迅速提高畜牧业经济的比重不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畜牧业的大发展乃趋势使然。

  2、利益和市场将使我国的草业畜牧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我国发展畜牧业有很好的自然条件,草原总面积60亿亩,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永久性草地面积的12.8%,占国土总面积的40%,相当于耕地的4倍。我国的可利用草原47.3亿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9%。

  目前,我国的草业畜牧业生产力水平很低,同类草地的肉、毛、奶的产了量不到美国的1/20。美国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其中畜牧业产值的70%来自草地,国民的肉食结构中,牛、羊肉占到60%,而我国不足10%。

  从历史上看,由于我国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饲料企业,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在饲喂方式上,相当数量的家庭仍沿用传统的人畜共用,粮饲不分的落后方式,这是造成我国畜牧养殖业成本偏高,生产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的广大农区,由于水源、肥料充足,因此发展饲草料种植业条件十分优越,这就给大力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一直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农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我国畜牧业发展比较好的内蒙古自治区,其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0%-80%。由于人们食物结构的变化,畜产品在国内、国际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特别是“入世”后为草食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更加有利和宽松的环境。

  近年来,我国农区草业畜牧业发展很快,各地都在大做“草”文章,其根本原因是草业畜牧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拿有着“牧草之王”的首蓿为例,其粗蛋白含量高达17%-21%,一次种植可持续4-10年,年亩产干草1000公斤,种子40多公斤,按市场行情,按干苜蓿草价格1.25元/公斤,苜蓿种子价格为40元/公斤计算,亩收入2850元,这样种一亩草相当3.5亩小麦、3亩玉米的收入。以内蒙古为例,呼和浩特市政府制定了“奶业立市、奶业兴市”的战略,未来几年周边地区的奶牛数量要达到百万头。在全国知名的“伊利”、“蒙牛”两大奶业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大批农户纷纷退耕种草,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饮食结构的深入认识,牛、羊肉及乳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许多学生学长学习、借鉴日本战后用牛奶哺育下一代的成功经验,坚持让孩子饮用学生奶。牛奶不仅是孩子、老人食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年人当中也有广阔的市常同时,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衣着也开始讲究了,皮革、绒、毛等成衣制品款式的不断更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市场需求逐年上升。中国的草业、畜牧业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和重视。甘肃省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相继成立了草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山东省横店集团成立了草业公司,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始大面积种草并加工成相应的草产品;今年五月我国将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草业、畜牧业正在崛起,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战略将推动草业畜牧业加快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提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并加大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资金从过去的每年中央投入1亿元,增加到每年中央投入10亿元,提高10倍。这些政策的出台,必将带动草业畜牧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近几年沙尘暴频繁威胁到北京、天津乃至上海、杭州等城市,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专家认为,由于西北及内蒙地区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场的无序开发,使得草原严重“过载”,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而成为沙尘暴的“祸首”。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率先启动了“京津周边地区内蒙古沙源治理工程――牧草种子基地规划”建设。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仑贝尔,贯穿内蒙古全境。仅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投资2亿元,拟购入机械设备796台(套),拟建成种子基地16050公顷。由此,可以推断,全国大规模的人工种草、草原改良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即将拉开序幕。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大农业经济一样,畜牧业的高效益,必须源于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草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手段和装备。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未予以高度重视。草原建设、草业产业化投入严重不足,也使得为畜牧业生产提供装备的企业纷纷转产,造成畜牧机械(主要是牧草机械)行业水平急剧下滑。原来引进、仿制的一些国外先进机型也都中途夭折。结果造成我国畜牧机械产品结构极其不合理,只有割草、搂草机具。草原改良、播种、收贮、成形机具几乎没有成熟产品,形成空白。

  此外,农村、牧区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由以前的人民公社变为目前的包产到户形式,使得大马力拖拉机保有量锐减,取而代之的是小四轮拖拉机,这种动力结构的变化,对高效、先进、适用的牧草机械的开发、研制、生产无疑是雪上加霜。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牧草机械研究、开发、制造领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全行业处于萎缩状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新型、高效的牧草机械出现了超乎想象的市场需求。许多企业、科研院所,甚至个人纷纷小批量或单台仿制产品,抢占市常北京周边市县的一些地区,由于人工种草建设起步较早,其所需机具国内厂家无能力提供,形成了外思想内容具几乎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现象。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草业畜牧业已经兴起,国内市场对牧草机械大量需求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以我国目前现有生产厂家状况来看,就牧草机械生产而言,仅有内蒙古海拉尔牧业机械总厂、新疆牧机厂、甘肃酒泉种子机械厂、内蒙古宝昌牧机厂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满足国内少量需求。如不采取应对措施,国内牧草机械市场很大一块份额将被国外机具占领。同时,也必将出现一些不具备技术、生产、售后服务等条件的国内企业,在不熟悉市场情况的条件下,以投机的生产、销售方式进入市场,从而搞乱市常其结果将给国家、企业、用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二、牧草市场需求现状

  牧草产品在国际、国内均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常目前,市场上的牧草产品有草捆、草块、草饼、草颗粒、草粉等。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主要出口国。

  1、国际牧草市场需求情况

  日本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1997年进口65万吨苜蓿干草块,其中美国提供了70%,加拿大提供了23%;进口干草捆为175万吨,美国提供了83%,1997年日本进口牧草产品(块、捆、粒)量为267万吨。韩国为牧草产品的第二大消费国,1997年牧草进口总量约22万吨。台湾是牧草产品太平洋周边地区的第三大市常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同时大多数富裕的伊斯兰国家农业资源贫乏,也是当今世界牧草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

  2、国内牧草市场需求情况

  我国主要生产的牧草产品为草捆、草块、草粉和少量的草颗粒。从国内市场来看,对牧草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主要是配合饲料生产厂家和规模较大的草食牲畜饲养企业。据有关专家分析和国外的生产实践,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牧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60%,猪饲料中可占到10%-15%,鸡饲料中占到3%-5%,依据我国1997年配合饲料的产量5500-5800万吨计算可用于配合饲料的牧草产品潜在市场约650-800万吨。随着我国配合饲料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对牧草产品的需求也将以每年70万豆子左右的速度增长。据1997年统计,我国共生产草产品210万吨。其中紫花苜蓿76.9万吨;羊草107万吨,沙打旺25万吨。这些牧草产品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奶牛场,特种动物养殖场等,用于配合饲料和出口占的比例很少,因此今后我国配合饲料用草和规模化用草的数量至少在1000万吨左右。

  另外,我国适宜寒冷季度放牧的草地仅占全国放牧草地的24%,同时适于刈割调制干草储备过冬草地只占全国草地的25%,而且70%以上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地区,这种地区间和季度性的不平衡以及当前广大牧区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方式,将会推动我国牧草产品的发展和流通。

  三、牧草机械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

  1、国外牧草机械发展现状

  国外牧草机械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使用以畜力作为动力到与拖拉机动力配套,从单项作业机具到成套机具,从分段作业机具到联合作业机具等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各国牧草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期间完成了由畜力机械和割、搂草等基本作业机具向与动力机械配套的更新换代。新型的割、搂机具和各类联合作业机具及成形机具相继研制成功并迅速推广。机具的保有量迅速上升的美国,牧草捡拾压捆机保有量达70万台。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服役机具趋于饱和,产量和保有量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各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的性能,以保持竞争能力。前苏联牧草机械发展较慢,产品以老式的割、搂、集、垛、运收获工艺的配套机具为主。机型比较落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完成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目前,欧美各国几乎所有的农机公司都生产牧草机械。产品品种齐全,系列完整,能满足各种收获条件下全面机械化的需要。但机具主要结构、技术性能指标至今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操作舒适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有所改进。

  2、国内牧草机械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牧草机械,到20世纪80年代,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填补一些国内产品的空白,产品品种显着增加。但是,我国的牧草收获机械化总体水平还相当低,我国的草场面积与美国大体相同,但牧草机械保有量却少得可怜。如割、搂草机保有量仅为美国的1%;20世纪60年代美国方捆机的保有量就达到70万台;20世纪80年代,日本方捆机的保有量为2.3万台。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保有量仅为美国的0.07%,日本的0.2%。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圆捆机保有量为10万台,而我国目前的保有量仅为美国的0.1%。

  我国的牧草机械化水平与国外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除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主要因素外,还有以下主要原因:(1)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投入不足,相对支持力度减缓甚至下降,使得许多牧草机械制造企业纷纷转产,有的破产关闭,使得我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制造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拉大距离。

  (2)现有牧草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低,使用故障多、可靠性差。往复式割草机工作半天即需刃磨,使用可靠性不到80%;国外搂草弹齿工作6000亩,断齿率为4%-5%,我国的产品同样作业量断齿率在20%-30%;在相同作业条件下,我国的牧草拣拾压垛机完成的工作量比国外同类机型相差一半。

  (3)牧草机械产品品种不全,成套性差,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牧草机械有13个品种49个机型;新荷兰公司有12个品种25个机型。牧草拣拾装载车多达21个机型,可供各种经营规模的用户选择。我国牧草收获机械初步形成了散草、方捆、圆捆、压垛作业工艺系统,但每种作业机械多数为单一机型。各作业工序间机具与动力配套性差,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经营规模选择合适的机具,因此机具使用效益不高。

  (4)牧草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低。牧草机械产品技术水平高低是衡量该行业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已定型的牧草机械大部分属国外20世纪80年代以前后技术水平,30多年来基本没什么改进。

  造成牧机产品技术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生产制造工艺水平低是个关键因素。现在牧机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老化,生产设备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设备;科研投入不足,开发能力差,使得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也是造成牧草机械技术水平低的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我国牧草机械市场出现转机,1999年销售牧草收获机械2.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3%。牧机产品出现畅销势头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草原生态建设和退耕还草发展加快,二是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草业畜牧业和节粮型畜牧业投资加大。

  3、牧草机械市场发展趋势

  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对天然草场进行改良,建立人工草场,是提高草场生产能力,解决草畜矛盾,使畜牧业生产稳定、高速、优质发展的一项关键措施。此外,退耕还草,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都与草场改良和建立人工草场相关。据有关报道,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建设总规模每年要保持在3000万亩。国家计划到2010年治理“三化”草原5亿亩,新增人工种草,改良草地7.5亿亩。

  实施上述工程,牧草种子十分关键。由于牧草种子加工难度大,设备种类多,技术附加值高,进口设备昂贵,因此,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牧草种子加工设备国产化,系列化的建设。据测算仅草原改良、建设,对不同生产能力的牧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近期需求量为150-200套/年。另外,如果全国每年以建设240万公顷人工草地计算,每公顷平均播草籽8公斤,则年需10000台牧草播种机和草原松土补播机。80000台草籽收获机或草籽采集机。在每个打草季节按一台割草机的生产能力为500公顷计算,则每年需新增割草机4800台。相应配套的搂草机2000台。每台捆草机每个作业季节平均捆草3000吨(300kg/捆×300捆/天×35天),平均每公顷产干草5.25吨,则需圆捆机4200台。

  以上分析不包括天然草场和农区对牧草机械的需求,如以每年5%的更新计算,则每年需新增1750台割草机(现保有量约3.5万台),如果未来天然草场割草机拥有量达到万亩1台的水平,那将是33万台的巨大市场(按可利用草场33亿亩计),其他牧草机械如搂、捆、运等也将出现相应需求。

  随着人工种植草场的大面积发展,切割压扁机等市场需求迅速增加。种植草场牧草收获离不开割草机具、摊晒机具、捡拾压捆机具。中央确定的到2010年要完成8300万hm2的人工草地和治理草地的面积,若其中20%采用机械收获,按每333hm2草场配备一台切割压扁机及与之配套的摊晒、捆草缠膜等机具,则需50000台(套)。

  方草捆机作业机动灵活,贮存运输方便,适用于商品化周转,是目前市场需求的热点。预计到2010年,国内需求约为10万台。

  由于国内上述机具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用户开始大量进口国外牧草收获机具。大庆市一次从国外进口切割压扁机、方捆机各60台,北京去年进口方草捆机200台,南方地区陆续进口方捆机已超过1000台。尽管国外机具的价格比国内高3-10倍,但进口牧草机具的形势愈演愈烈。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牧草机械产业化的步伐,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502-1.html

标签:农机 市场 前景 机械 草业 中国

上一篇:我国牧草机械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我国国内小型收割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