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自1997年组织3台收割机到河北省跨区作业,已有15个年头了,期间共组织3400台次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累计为农机手增收近亿元,作业省份由最初的河北一个省,扩大到今天的湖北、河南、安徽、天津等六个省市;由单一的“三夏”跨区机收扩大到春耕及“三秋”跨区作业,作业战线不断拉长、作业范围不断扩大、作业项目逐步增加、作业效益逐年提高。跨区作业已成为农机手一条致富路子,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跨区作业也为陵县农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快速增长及其他因素影响,跨区作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
一、夏季跨区作业现状
1、小麦主产区联合收割机的增多是跨区作业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补贴政策的带动,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迅速增长,许多地方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已接近基本满足本地需要。鉴于此状况,许多机手不再强烈要求外出跨区,而是愿意留在当地收割,这样在当地可以多割2―3天。跨区作业这个由中国农民创造的伟大创举,当其存在的主要因素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跨区收益不再比较明显时,那么农机手跨区作业的积极性在悄然发生变化也在情理之中了。
2、跨区作业车队“集团作战”渐已远去,小规模作业已成主流。上百台小麦联合机集中在某地收割已不现实,比较有经验的组织者将大的作业队分散成小分队,每个小分队20―30辆机车在同一大的作业地分赴不同地点,这样就保证了有联系、有安全、有照应、能协调、有活干、有收入。
3、油料价格增长过快,影响机手收入。近年来,油料价格上升幅度远远大于机收价格增长幅度,机收价格每亩增长5―10元也就是刚刚抵消油料增长部分,甚至不足。也就是说现在机收一亩的价格的收益与5、6年前对机主是一样的,但雇工的价格却上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机主跨区的积极性。
4、跨区目的地由原来的国、省道沿区向较偏远地区集中。由于交通便利,前几年大多数小麦联合收割机机手多到国、省道地区及附近地区收麦,这些地区往往呈现出上千台收割机收麦的壮观,由于车辆较多,机收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而机手出去上千里地,为了不空手而归,为了挣些费用,价格低也要收麦。这几年许多机车多向较偏远地带,这些地区收割条件较差,但价格相当可以,机手收益也相当可以。
二、开展跨区作业的有利因素
1、机主有增加收入的愿望。一个大型自走收割机即使国家有补贴,个人也要花上好几万元才能买回来。机主只要买车,就想收回成本,想赚钱,就想去跨区,毕竟只有跨区收割时间才会长一些,收割亩数才会多一些,收回机车成本时间就短一些,收益就会多一些。
2、跨区管理模式趋于成熟。通过这么多年的跨区作业,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及中介组织对于跨区作业的管理日趋成熟。签订协议,订合同,入保险,实行军事化管理,成立临时党支部等,这些有益经验,对于跨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跨区队伍的管理,保障跨区作业收入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3、跨区环境日益优良。在2004年以前的跨区作业中,抢机、砸机、机收后故意刁难不给钱或少给钱等等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这些年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治理,这些妨碍跨区作业的恶劣现象几乎杜绝了,整个跨区作业的外部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4、跨区作业装备、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小麦收割机技术条件、农机手技术有了明显提高,这些都为跨区作业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装备。
5、跨区组织者管理科学化。跨区作业组织者已经适应跨区形势的变化,并引领跨区作业潮流,使机械流动更趋合理,收益最大化,服务优良化,转移快速化。
三、几点思考
1、夏季跨区已成熟定型。夏季跨区作业模式已基本定型,由过去的政府部门即农机主管部门承包化,转为现在中介组织即农机合作社勇挑重任,农机主管部门提供全面服务,使得农机合作社在操作上更为灵活。
2、春耕及“三秋”跨区作业前景广阔。春耕及秋季跨区作业已由一个新生事物变为重要工作,在充分借鉴夏季跨区作业的有益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把春耕及秋季跨区作业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大。
3、农机部门任重而道远。农机部门要向社会及时公布有关跨区作业信息,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及时引导,规范,保证跨区作业持续、健康发展。
4、信息提供、服务措施要有超前性。农机主管部门从直接操作转变为引导,要掌握好跨区作业发展脉搏,要积极引导,勇于创新,及时规范,保持跨区作业工作持续、健康、良性发展,使之成为农机工作的知名品牌。
5、强化组织服务,永葆跨区作业生命活力。组织服务是跨区作业永恒的话题,也是跨区作业能够取得最大收益的重要保障。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中介组织(农机合作社)要坚持“组织严谨、服务周到”的原则,切实做到跨区考察到位,往返路途组织到位,作业现场服务到位,跨区结束总结到位等“四到位”措施,使跨区作业的路子越走越远、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