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浅谈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的几点成功经验与做法
2011-06-20   来源:山东农机化信息网   

  高青县地处鲁北平原,是一个仅有30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小县,农民人均收入较低。自1996年县农机局开始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来,已走过15个年头,一路走来,经历了跨区作业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联合收割机的数量上由1996年的6台,发展到目前的640台,翻了几十翻。作业地点由最初的1个,扩展到现在的4-5个;作业范围由小麦,扩展到玉米、水稻的机收、机播、机耕、机耙等项目;作业时间由三夏,扩展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作业战线不断拉长、作业范围不断扩大、作业项目逐步增加、作业效益逐年提高。是农机跨区作业为农民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子,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全县农民每年仅跨区作业一项人均增收达到270多元,农民用机、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纵观十几年的跨区作业历程,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领导重视,跨区作业行动早、准备充分,作业方案切实可行,作业路线选定合理,作业时间把握准确,管理措施严密完善,配套服务周密到位,机手效益逐年提高。

  一是领导重视是成功组织跨区作业的关键。农机跨区作业是一个多部门、多行业共同作战的“联合舰队”。为此,需要多部门全方位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为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县局领导高度重视,每年都把跨区作业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位置,摆上议事日程,提前向县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制定方案、研究措施,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农机、公安、交通、石油等部门参加的农机跨区作业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组织懂技术、会管理、责任心强的农机人员,组成专门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具体负责跨区作业的组织宣传、机手培训、实地考察、合同签订、处理纠纷、后勤保障等服务工作,为跨区作业提供了组织保证,确保了农机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是机手的效益是成功组织跨区作业的前提。机手参加作业队与散机相比每年都要多收入1-2万元,机手参与积极性高,且外出时间短,少走冤枉路、安全有保障、遇事有人管,省心又赚钱。为确保机手效益,我们首先从市场考察做起,有一名分管领导带队,每年都亲自赴作业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跨区作业信息,把握小麦成熟的时间差,确定最佳作业方案,并就每一作业地点的作业价格、作业面积、作业标准、需求数量、本地保有量、散机情况、配件维修、油料供应、政府管理和机手安全、食宿等内容,与作业地签订作业合同、制定安全措施、商定作业时间、确定转移路线,并就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避免机手盲目流动,贻误最佳作业时机。

  三是严密管理和周到完善的服务是成功组织跨区作业的法宝。农机跨区作业是展示农机部门如何为机手搞好服务、为机手提供作业平台的关键时期。由于我县机械多、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作业队规模大,为确保作业效益与安全,作业队全部实行“六统一”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即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统一作业路线图、统一分配调度、统一价格和作业标准、统一管理服务。并将作业队分成若干个作业小组,民主推选小组长,以便作业期间的联系和服务。同时,将领队服务人员、作业地领导和值班电话、配件油料维修及生产厂家三包服务点服务电话,举报、投诉、救援常用电话及转移路线的地点和时间全部打印在路线图上,发给每一位农机手,便于联系和服务,特别对行车安全、作业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都特别加以强调。作业期间,配有指挥车、服务车随队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领队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机手一个求助电话,服务人员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第一时间出现机手面前,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最温馨的服务,及时为机手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同时,服务人员每天都要亲临麦收一线,与机手进行交谈,了解作业进度、掌握作业信息,研究作业动态,及时调整作业方案,使机手获取最大的效益,成为机手最信任的人。

  四是技术保障与配套服务是搞好跨区作业的重要保障。首先我们从宣传入手,利用广播、报刊、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机跨区作业的宣传力度,将农机跨区作业的有关法规、管理措施和惠民政策、服务措施及时地向农机手进行宣传,让农机手了解市场的变化,避免盲目流动造成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其次是搞好机手培训,利用农机年检、机手培训、机具检修、科技下乡、上门服务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手进行机械性能、使用调整和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做到直观易懂,使机手学得快、记得牢,做到会使用、会维修、会保养,要求凡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械,机手必须参加培训、机车必须进行检验,方可领取跨区作业证;再次是积极协调保险部门为机手办理跨区作业人身和车辆特种保险;协调石油部门为跨区作业车辆办理优惠加油卡;协调电信部门为机手办理麦收跨省手机优惠卡;协调金融部门为机手办理异地存款和服务到田间活动,极大地方便了机手。同时,还积极协调作业地农机部门,为机手提供食宿、配件维修、油料供应、交通工具和安全保障等服务措施,解除了机手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农机跨区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832-1.html

标签:农机 经验 做法 成功 作业 开展

上一篇:实施粮食机械化提升工程推动精准高效农业发展
下一篇:今年拖拉机为何“跑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