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业地区,如何紧紧抓住国家农机化发展的有利时期,探索山地农业发展农机化的有效途径,是农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近年来,黔南在农机化发展中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结合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因地制宜,以中小型、多功能农机为主,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为广大农民、农机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从事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努力探索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子。
黔南州下辖12县(市),土地面积26197平方公里,人口409万,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土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279万亩,是典型的山地农业。由于山高坡陡,农用土地地块破碎,许多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推广运用,山区农民发展生产主要靠人畜力,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经济落后。因此,结合黔南山地、丘陵地域实际,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中小型高性能现代农机具,重点培育农机化发展载体,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针对黔南丘陵山地特点,以及农民对适用小型农机具的迫切需求,把抓重点农时、重点区域、主要作物、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作为突破口,使黔南农业机械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主要工作措施: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二是切实抓好先进适用机具技术推广试验示范;三是重点培育农机化发展载体;四是多种形式开展农机宣传活动。几年来,黔南农机加大农机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送农机下乡、全州农机系统职工技能比赛等活动,以及农机系统“关注农村、关注扶贫”公益活动,举办了全州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及农机管理部门干部培训班,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和中国农机化信息网、黔南农机化信息网等行业平台,大力宣传黔南农机化发展中的热点亮点,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为黔南农机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黔南农机资金投入比重虽然占贵州省9个地州市前列,但贵州在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资金投入上所占全国比重低,且黔南所获国家惠农政策、项目等资金投入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对农机的投资需求。当前,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山地农机化发展。
首先,应重点培育农机大户。根据山区特点,以重点培育农机大户为主要载体,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重点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坝区特点,以重点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重点抓好一社、一点、一室“三合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所谓一社、一点、一室“三合一”建设是指成立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套建设一个维修网站,建立一个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室。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和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除合作社的基本业务职能外,必须具备以下服务功能:一是能为辐射区域内的农机户提供维修、零部件供应等服务;二是承担农机部门安排的适用农机具和适用技术推广及试验示范;三是承担和组织辐射区域内的农机安全生产(包括培训、检验、示范窗口);四是逐步进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领域;五是成为农机与农业产业化结合的主力军;六是能弥补农机管理部门在乡村职能“短腿”等不足。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合一”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州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发展到142个,其中,具备以上六项功能的合作社将达到70个以上,可以覆盖全州50个坝区的农业生产等服务工作。
其次,重点推广先进适用中小型机具和实用技术。作为典型的丘陵山地,如不加选择的全面发展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能事半功倍。因此黔南农机化以加快发展适宜山地梯田、丘陵坡地以及不规则细碎田块作业的先进适用中小型机具和实用技术为重点,满足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耕作、播种、收获、运输等重点环节机械化的需求,引导丘陵山地有力、有效、有序的发展机械化,以实现黔南丘陵山地农机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积极探索农产品加工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现有企业为基础,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贸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原则,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和技术支持,继续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地方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农促工的良性互动格局。
第四,加大农机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合一”建设的规划,积极争取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乡村道路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等项目规划中,安排机耕道路建设内容,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场库棚、维修站设备设施建设给予补助性投资扶持,改善农机具尤其是高性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条件;依托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积极吸引生产企业加盟,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