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农机大市场,数百家农机企业竞相“争艳”
黑龙江作为企业重要的目标市场之一,农机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全球性竞争趋势。近年来,国内外农机龙头企业纷纷在黑龙江市场进行战略布局,以期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未来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
一、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市场机遇
黑龙江省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出台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方案,给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强力的政策支持。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连续出台的八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措施和目标,对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力度逐年增大。《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规划》的实施,给农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黑龙江省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快引进与合作,实施市场换产业战略,给企业提供了机遇难得的政策机遇,面临极佳的发展环境。
二)是市场空间广阔。土地连片集约开发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等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刺激了农机生产销售持续旺盛。黑龙江省大型农机年需求量占全国总需求的五分之一,具有辐射周边区域的地域优势。黑龙江省大马力拖拉机每年以5000台的需求递增。特别是黑龙江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需要建设14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新增210马力以上拖拉机1.26万台,配套农具近4万套,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三)是研发实力强劲。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省级研发机构,拥有科研成果上百项,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市农机所、水田机械研究所等大学和科研院所也掌握许多特色突出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配套能力先进。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产业基础雄厚。本地制造资源丰富,哈一机、哈轴、哈拖、哈变速箱厂等数百家机械加工企业可提供广泛的配套产品。
五)是人力资源丰富。黑龙江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拥有较多素质较高的研发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能够为企业研发、管理、生产等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撑,且人力成本相对其他区域便宜。
二、国内外农机企业产业布局速度加快
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向农机强省的步伐加快,建立了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七台河市和农垦松花江农场共6个农机产业园区,形成了新型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国外、国内企业纷纷在产业园区构建自己的制造基地,追求自身的发展目标。
一)是国外企业着力布局。世界前几大跨国公司看好黑龙江市场,纷纷在黑龙江构建新的发展基地。迪尔公司今年5月18日宣布将在中国东北建立一家新的制造基地,制造大中型拖拉机、喷药机、播种机及收获设备,以满足该地区对于大型农机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迪尔公司称项目初始投资约为8000万美金;意大利凯斯纽荷兰公司与哈尔滨经开区正式签约,决定将在哈南工业新城以凯斯纽荷兰哈尔滨公司为主体,投资兴建新的农机生产线。据悉,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大马力拖拉机1000台,打捆机600台,预计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美国爱科集团大庆工厂正式投产,高端农机具制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预计年产2000台拖拉机、100台联合收割机和100台打捆机,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美元。格兰农业机械(大庆)有限公司高端农机具项目3月底前已经完成144台精量点播机的组装工作,并交付客户使用,是格兰集团在8个国家的10个工厂中投产速度最快的一个。
二)是国内企业积极争先。国内龙头企业纷纷进驻区域市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齐齐哈尔农机产业园一拖“东方红”产品基地,目前已完成钢构采购和厂房建设的前期工作,3月全面复工建设,将于8月投产,国内领先的制造基地,有望再创我国农机工业新的辉煌;洛阳中收哈尔滨分公司规划年产各类大型联合收获机4000台,将由目前以产品组装为主逐步转向以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00-1500台大功率玉米联合收获机项目一期于去年10月启动,目前已经完成新公司项目备案、环评等手续,正在安装流水线。
三)是本地企业稳步推进。黑龙江本地企业稳步发展,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勃农兴达机械公司、农垦天阳公司、哈尔滨拖拉机厂、哈尔滨东金沃尔科技公司、北大荒农机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开始实施新的规划,力争成为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农业装备的生力军。
三、加快创新战略推进发展步伐
在国内外龙头企业激烈竞争的市场,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就很难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陷入竞争“漩涡”。
一)是在产业发展中取势。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农机新兴产业是加快推进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努力掌握市场竞争主动的有效选择,关系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由于黑龙江市场大型高端产品需要农机企业从传统产业升级,这种升级蕴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化挑战为机遇,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和竞争焦点,结合企业实力,从高起点推进产业升级,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抓住国际产业调整转移和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的时机、加快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效吸引、集聚、嫁接、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国内农机产业的再次升级。
二)是在产业竞争中谋位。市场竞争已由传统的产品竞争发展为企业体系和平台的价值链全方位竞争。对创新者和主动者,市场总是存以青睐;对于保守者和被动者,机遇总是失之交臂。特别是在竞争格局将要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力量对比出现失衡,重大的机会和挑战就不期而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在战略目标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不足,明确竞争策略,定位行业高点,找准自身定位,确立重点发展项目,获取、吸纳行业先进、自身稀缺资源,引导、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向企业聚集,提升筛选、优化能力,形成产品、技术、服务、渠道等差异化要素,在竞争中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三)是在自主创新中争先。高端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制造将成为国内农机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内农机企业要全面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企业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筑基于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首先,借风发力。利用政府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奠定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发展探索校企合作研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国内合作研发与国际合作研发等合作途径,实现资源互补,风险、利益共享。
其次,借智突破。国际金融危机使不少掌握尖端技术的世界品牌企业、研发组织面临经营困难,农机企业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通过收购、重组获得核心技术或引进行业领军人物、专家团队等技术要素,突破技术发展瓶颈,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