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属黄泛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38万人口,农业人口30万,耕地面积68万亩。近年来,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武城县农机化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适应农机事业快速发展及农机保有量结构的改变和农机作业的新要求,武城县农机局以农机合作社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发展适应武城县农机实际的农机服务组织,实行政策扶持,工作带动,搭建服务平台,强化分类指导,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一、目前现状
自2008年以来,我县针对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1年6月底为止,已工商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38家,合作社成员达507人,从业人员750人;拥有农机具1421台,注册资金5104万元;2010年作业服务面积510000亩,服务总收入2410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农机化发展和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
二、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既降低了作业成本,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
二是提高了对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了农机规模服务和土地分散经营的矛盾,推进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提高了农机户的经营效益。
三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发展,有效的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短缺
四是具有促进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 武城县机装备水平提高的优势。,合作社能积聚社员力量形成合力,解决大中型农业机械一次性投入大、单家独户难以购买使用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农户重复购买,机具使用率低、效益低的问题。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不畅。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未转变,农民认为土地流转是自己的事,与集体没有多大的关系,保证自己一亩三分地就行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致使土地流转不畅,很难做到统种统管,出现了有机户没活干,机车作业量不足,使农机合作社减少了收入。
2、农机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农机化服务还存在“散、乱、差”的现象,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无序竞争的现象比较普遍,亟待加以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信息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在我县的农机合作社中,只有少数合作社订阅了《山东农机化》、《农业知识》等专业杂志,上网浏览农机化信息更少,因此,农机合作社对国家新的农机化发展政策、新机具推广以及外地先进的农机经营管理缺乏了解
4、规模化经营观念滞后。有的合作社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突出,全面综合发展的意识不强,因此造成机具配套单一,作业量小,造成农机动力资源浪费。
四、发展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调查了解,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指导与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发展机专业合作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妥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实际,科学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政府职能部门做到参与而不干预、推动而不强迫、组织而不包办的原则,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持,保证其按市场化要求运行。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在信息化、网络化上下功夫。建立农机合作社服务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各地合作社之间的横向联系,合作社通过网络可了解各地信息,及时提供服务。鼓励订阅《中国农机化导报》,《农机科技推广》,《山东农机化》等农机科技报刊杂志和上网浏览农机化网站。定期向农机合作社提供新机具、新技术、新政策等信息,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机合作社典型事迹,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农民的本领。
(三)构筑新型农机合作社社会化组织体系。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步伐,通过拉长合作社服务链条,建立农户、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加工三位一体模式,加快农机合作社建设步伐,力争在全县建立起一个以农机合作社为桥梁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方便群众,又增加合作社收入,全面提升农机合作社服务层次,既保质又保量。
(四)加大对农机合作社扶持力度。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机购置补贴投入的逐年增加,以及国家对农机田间作业用油实行综合直补,这些政策应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帮助其发展壮大,银行应优先对农机合作社给予贷款,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银行支持、群众自筹、集资入股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