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注重质量科学发展
2011-09-13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如果把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比喻为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目前我们应该正处在距离终点还有二十公里的地方,哦,不,或许更远一些。尽管我国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五十,进入了中期发展阶段,但是按照毛泽东所讲的,我们离“在一切可以使用机器生产的部门统统使用机器生产”这个目标,显然可以称为任重而道远,何况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往后赛程就越是艰难。

  所以,我们十分注重速度,从而不断加快奔跑的步伐。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可以看到,截至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经达到9.28亿千瓦,“十一五”期间增长量达到35.5%,平均每年增长量近5000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9%、33.1%和15.8%,玉米联合收割机年均增长70.5%;农业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提高了16.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3个百分点,远高于“十五”期间年均0.7个百分点的增速。再举一组数字,“十一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年总产值达到2838.1亿元,较“十五”末增加162%,年均增长21.2%。无论怎么说,这都呈现出一种高歌猛进级别的亢奋状态。一个喜忧参半的信息是,2011年上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了9.49亿千瓦,比2010年底增长了2.33%,越过“十二五”规划的目标――10亿千瓦,保守的估计,最多只需要两年。

  如此看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已经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提高发展的质量。而所谓发展质量的提高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总体上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应与农业机械作业水平的提高同步,避免总动力增长远远高于作业水平提高的局面;二是农机作业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应大于已经较为成熟的领域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幅度,尽快地消除“短腿”现象;三是注重农业机械的内在质量,包括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快速提高,使农民买到的机械能够安全、有效益地使用。围绕上述要求,在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完善管理、提供服务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对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加注重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加快老旧、高耗能、高排放、安全不达标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重点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经济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叫做投资效益递减。用这个原理分析,我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在中后期投资效益会明显下降,或者反过来说,我们要实现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一个百分点的提高,可能需要远远高于一个百分点的农机总动力增长的投资。我国的农业(包括畜牧业、渔业)是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的,尽管在小规模生产基础上同样可以实现现代化毋庸置疑,但是与大规模生产相比,小规模生产的机械化成本是高的,这一点也无可置疑;我国地区间差异比较大也是实现机械化必须面对的现实。目前我国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包括玉米和水稻收获、水稻栽插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的经济作物生产比如油菜、马铃薯、棉花等领域的机械化刚刚起步,如果再考虑畜牧、水产品机械化生产,都需要强大的投资力来支撑。在投资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数量扩张如果不以质量提高为前提,我们必然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我们当然需要发展,但我们需要的是均衡、稳定、高效益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发展。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呈现出高速度增长完全正常,但是此时,我们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发展的质量上。解读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我们将会更看重这一点。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661-1.html

标签:农机 发展 科学 质量 注重

上一篇:锐变中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下一篇:7月份全国农用柴油价格行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