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取得历史性突破。2011年,全省玉米机收率达到80.8%,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8%,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粮食生产“九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四个发展”推动了全省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装备结构上,实现了由小型单功能机械为主向大型复式高性能的发展。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大型、高性能、联合作业机械快速增长、配套机械协调发展,促进了粮食生产农机装备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到2011年底,全省拖拉机达到250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万台,比2005年翻一番。大中型与小型动力机械比由1∶8.01调整到1∶4.74,动力与配套机具比由1∶1.58调整到1∶1.7,联合收获机20.06万台。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五年来以年均1万台的数量快速增长,保有量达到6.9万台。目前农机在全省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中的比例已达45%以上,在装备现代农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日益显着。
在作业环节上,实现了由单环节作业向“一条龙”作业的发展。坚持农机农艺融合,组织农机和农业推广人员,在全省大力推行夏季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和秋季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的两个“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将过去的多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配套成龙、一次完成,变“三夏”为“两夏”、“三秋”为“两秋”,减少了机械作业环节和进地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地缩短了农时,加快了生产进度,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节本增效。2011年,全省夏秋两季完成“一条龙”农机作业面积2600多万亩,夏收、夏种时间缩短到半个月,秋季农业生产时间缩短到20天左右。
在服务模式上,实现了由跨区作业为主向合同订单作业的发展。适应农机作业的新特点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新要求,特别是随着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大量增加,作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引导各地合理确定作业服务半径,逐步由跨区作业向合同订单作业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2011年“三夏”、“三秋”期间,各地大力推行合同订单作业,共签订订单合同1.1万余份,80%以上的农田作业实现了农机合同订单作业。
在服务形式上,实现了由单机作业向农机合作社集团作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492个,做到了“一乡两社”,初步搭建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机专业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框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省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经营粮田最多的达到6000多亩。当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作业面积1.25亿亩,占农机总作业量的近40%,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