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2012-01-11   来源:广东农机化信息网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方兴未艾。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内容,深松整地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各地农机化管理及推广部门把农机深松整地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了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应用。

  一、深松整地的效果

  深松整地是一项得到农民普遍认可的抗旱保产机械化技术,尤其在干旱半干地区,深松整地的效果更为明显,在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改善耕地质量 提高土壤肥力

  机械深松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尤其是深松深度在25~30 cm时,土壤容重下降更加明显,下降幅度在0.28~0.32 g/cm3。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加快了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使速效磷和速效钾的肥效分别增加6.5 g/kg和36.3 g/kg。

  2.有助于土壤蓄水保墒 增强抗旱能力

  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渗透强度,减轻土壤径流,较多地吸纳、蓄存伏雨和秋冬雨雪,并随耕层加深逐渐递增。据测试,深松达到30 cm,每公顷地块可多蓄水400 m3左右。深松地块初春平均含水量为21.88%,比未深松提高6%。

  3.有助于作物生长发育 保证粮食增产

  深松为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耕层结构和物质基础条件,促进了作物生长发育。据估算,玉米增产幅度在5%~20%之间,平均增产达10%。

  4.有助于大型农机装备使用 提升装备水平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深松整地机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调动了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使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深松整地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

  多数农民受传统耕作方式和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一技术,也不敢投入资金购置深松整地机械,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从心里自觉接受。

  2.缺少大型机具

  一方面,深松机械仍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动力不足,作业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有的虽然有动力,但却买不到合适的深松机具作为匹配。

  3.农民购买力有限

  深松整地机械一般价格较高,加之深松整地机械的补贴标准不高,农民购买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深松作业费用高,也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三、推进深松整地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落实任务

  受传统耕作方法的影响,大多数农民习惯春季灭茬起垄,加之深松作业费用较高,实施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各级农机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任务,将深松整地任务目标落实到村、户、人头,统一作业质量标准,为深松整地作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强政策扶持 完善补贴机制

  国家及省为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有的地方还投入专项资金,对农民给予补贴。如何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好,关键在基层。可以考虑制定补贴实施方案,确立“补贴到户、先干后补、定额补贴、公开透明”为主要内容的补贴原则,把实施深松作业的农民作为重点补贴对象,并建立补贴作业档案,提高农民实施深松作业的积极性。

  3.强化措施 提高技术服务

  为了把深松整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需要将作业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农机局领导要亲临一线,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大检查、督促和协调力度。鼓励集中连片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签订合同、统一调度机械、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开展作业、统一检查验收,充分发挥大型作业机具的效率。

  4.加强宣传引导 发挥示范作用

  长久以来,农民一直习惯用小型机械旋耕灭茬,对深松整地作业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需要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深松整地作业的有力手段,采取现场参观、算账对比等有效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和实施自觉性。广泛宣传深松作业补贴政策、实施办法及增产增收致富典型,深入到村、社、户,形成上下配合、相互贯通的宣传合力,发动引导农民深松整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实施深松深翻作业的主动性。

  5.加强质量监管 确保实施效果

  提高深松作业质量是抓好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农机推广部门及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确立大型机械深松、深翻和复式整地带深松生产等工种作业形式。要求深松深度在25 cm以上,作业后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暄的状态。为了确保作业效果,应及时组织人员深入村、社、户,检查督导作业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432-1.html

标签:农机 应用 技术 整地

上一篇:农机水利新年受追捧 龙年有井喷趋势
下一篇: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