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农机工业实现总产值2900亿元,年增幅在30%左右,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回顾行业一年的运行和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行业许多新特点,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集中度提高 地区差距缩小
2011年,全国农机工业不断向区域均衡性发展,工业布局呈现较大的变化,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农机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各地GDP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各地对农机工业的发展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全国农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山东省继续保持农机大省地位,江苏省依然是日本等外资企业青睐、崛起之地。河南、河北两省农机工业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山西、陕西新涌现出一批规模以上的农机企业,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的农机工业也后劲十足,有了长足的发展。东北重视大型农机的制造,招商引资力度非常大。广西、广东特色农机、山地农机、个性化农机制造开始起步,重庆、四川小型农机制造、经营非常活跃。
农机工业继续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和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行业。
2011年,农机行业产能和制造能力快速提升,农机产品的制造水平整体有较大的提高,农机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过渡的步伐明显加快。近两年,农机企业对制造装备和制造手段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力度都比较大,而且更注重产品的制造工艺。对机加、钣金、喷涂、装配、检测等工序进行技改升级,广泛采用数控技术,整个行业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的能力大大提高,进一步缩小了我国农机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产品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很好地满足了市场的供应。以玉米机生产为例,短短一年的时间,其制造能力就从供应不足演变为产能过剩。
目前,大企业在农机工业中的优势尤为明显,龙头企业的行业主体地位和垄断性更强。2011年全国农机工业50强的企业数量仅占规模企业的1.8%,但其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的47.8%,实现利润占行业总额的40%。同时,市场份额非常明显,迅速地向大企业和优势品牌集中,中小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特点和精益之处,才能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农机工业今后几年还将是投资的热点领域,大量资金的涌入在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时,也增加了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老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制造水平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在扩大产能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或减少“短贷长投”。农机工业是涉农行业,行业的利润一直相对偏低,流动资金、短期借款过度投入到不动产,资金链容易出现断裂,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必须量力而行,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能攀比和盲目跟进。
质量显着提升 趋向大型化、专业化
2011年,农机产品质量总体有显着提高。以往国内农机工业一个主要的突出问题是质量不稳定,农机产品的可靠性一直是农民投诉的热点,也是企业担心的焦点,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2011年,农机产品尤其是大中拖拉机、四行玉米机等大型农机具的整体质量普遍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国产农机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控制水平提高得非常快,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在快速缩小,连续无故障作业时间在大大延长,行业的信誉度不断提升。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任务还十分艰巨,全行业必须继续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以产品进步为核心的竞争,要在竞争中获得领先,不遗余力地抓好产品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2011年,农机产品明显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11年,大中拖拉机销售32万多台,其中大于100马力的拖拉机销售了3万多台,同比增加70%。除东北和西北外,冬麦区对于1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东北主力机型的四行玉米机、黄淮海地区的二行、三行自走式玉米机,销售量增幅同比都超过了30%。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3公斤、4公斤机型开始成为市场主流,传统的2公斤机型市场大幅萎缩。小麦和玉米两用收割机、背负玉米机市场份额有比较大的减少,玉米收获进入专用机为主的新阶段。
这一趋势和经济发达国家农机具不断向高效、节能、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一致的,同国内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快速兴起、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是相辅相成的,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的市场表现。
计划难度加大 不确定因素增加
2011年,部分农机产品的市场销售业绩与企业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企业被动调整计划,产品出现库存积压,在决策信心和资金运作上都会影响到今年的经营。如玉米机骨干生产企业,年初计划时三行、四行机都翻了番,计划总数超过了3.5万台,全行业信心爆棚。但受补贴资金额度限制等制约,实际的市场销售只有1.3万台左右。稻麦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都没有再出现市场供应缺口,完全成为了买方市场,制造企业为了消化库存和巩固市场,只能不断降价销售。农机购置补贴环境下,企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特别重视政策的影响因素。
纵观国内农机工业的现状,不难看出,行业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技术跟进者多,研发领跑者寡。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所接受或热销的产品往往都会一哄而上,对市场份额的争夺非常残酷,也使得企业销售计划的不确定性大增。同时产品知识产权的非市场化的不规范运作,造成企业产品的黄金期大大缩短,行业利润不能与生产规模同比增长,行业总体利润一直偏低。
2011年,个别农机产品的市场饱和度达到相当之高位,要引起行业的注意。最为突出的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两个产品,社会保有量增长非常快,用户收益逐年下降。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主要企业2011年下半年拖拉机社会库存量均有增加。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市场保有量2011年达到了100万台,上年度是86万台。2011年全国投入夏收的小麦收割机有50万台,机收面积2.88亿亩,小麦主产区的机收水平均超过96%。由于保有量大,农机手年度单机作业面积较以往减少,平均还不到600亩。尽管柴油、雇工费用等成本上扬,2011年的机收作业价格无力上调,作业收益下降,这必将对产品销售市场和小麦跨区作业产生影响。
市场保有量接近极限的产品只有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产品更新和升级,只有达到理想的产品性价比,才能获得销售利润。否则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就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