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在有的地方推广速度发展较快,在有的地方推广速度发展缓慢。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是“农民传统意识难转变,育秧技术难掌握,推广经费难保证,三包服务难到位,农村耕地难流转”的五难问题。因此,解决五难问题是加速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途径和措施。
1、农民传统意识难转变。水稻机插秧技术,是近些年国家农业部推广的水稻生产重要技术项目。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的优势。但有些农民传统的水稻栽培意识,观念难转变,有的农民只相信手抛秧的可靠性。总认为机插秧育秧技术麻烦,难掌握,不过关,难高产,有的农民对水稻产量多少,季节早晚无所谓。 尤其是水稻抛秧,水稻直播技术在农村迅速推广普及,加上农机技术,农艺技术推广分属农机和农业两个部门,使机插秧技术推广难度更大。
因此,农业农机部门要加大水稻机插秧技术宣传力度。积极主动与农民沟通,正确引导,做好水稻机插秧技术服务工作。深入乡村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传教插秧机操作技术,组织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现场示范。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发放水稻机插秧技术资料,给农民送去一个永不走的老师。
2、育秧技术难掌握。水稻机插秧技术,包括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使用技术,机插秧大田的管理技术。而育秧技术是机插秧的关键技术,育秧技术要求高,需要农机与农艺技术有机的结合。目前、机插秧技术的薄弱环节是配套的育秧农艺技术。它包括秧田的选择、床土的配制,品种的选择、种子处理、浸种催芽、育秧软盘泥土的厚度。均匀播种,秧苗管理等,都必须掌握好,加上农机技术,农艺技术推广分属农机和农业两个部门,使机插育秧技术推广难度更大。
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育秧技术难的问题,一是成立农机与农艺技术服务小组,向农民宣传机插育秧技术,二是举办机插秧育秧技术培训班,向农民传教机插秧育秧技术。三是建立水稻机插育秧示范点,把机插秧育秧技术的优势展示出来,使农民眼见为实,带动农民跟着干。
3、推广经费难保证。机插秧技术推广,除农民购买插秧机国家有补贴外,没有其它扶持措施,农民积极性不高,农机推广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支持,很难进行机插秧技术的宣传、培训和示范基地等工作。2010年每台手扶式插秧机,国家财政和省财政补贴1.2万元,农民出5000元左右便可以把插秧机购回家,2011年插秧机补贴额度降低到每台补贴0.95万元而插秧机售价还高了1000―2000元,农民购机实际付款相应的增加了2000―3500元。2010年江西省吉水县共推广78台手扶式插秧机,而2011年只推广了23台。因此国家应增加经费的投入,增加补贴额度。同时对农民每机插一亩水稻给于适当的补贴,即每亩补贴10到20元左右。
4、“三包”服务难到位,插秧机是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操作技术水平要求严,一次性投资较大的农业机械。有些农机手刚刚丢下三把后(犁把、锄头把、镰刀把)农民,对插秧机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知识缺乏。使插秧机作业效率发挥不出来,特别需要“三包”服务,但目前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重销售轻服务,加上插秧机型号多,在一些地方销售量不多,三包服务成本高。另外插秧机使用季节性强,使用集中。有些厂家和经销商的三包服务只流于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影响了插秧机的推广。
因此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应做到“先培训,后购机”,即对有购买插秧机欲望的农民召集他们进行插秧机技术培训,农民再购买。同时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应对当地的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插秧机维修、故障排除等知识。做到插秧机维修人员本地化,使他们能及时快捷地为农民服务,以解决“远水不能解近渴”的问题。
5、农村耕地难流转。现在农村耕地是家庭承包责任制,水稻生产种植仍然是分散为主的形式,每户2到6亩耕地。由于种粮的效益相对较差。因此有些农民对种水稻的产量高低考虑得较少,能满足自己口粮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
因此,要选择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进行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工作,把机械化插秧的优势展示出来,使农民眼见为实,产生接受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欲望。在示范的基础上,促进农民自愿进行耕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逐步解决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