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龙江省近两年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之一,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正快速崛起。而发展滞后的农机配套业则严重阻碍着黑龙江省农机产业的脚步
“龙头在龙江,配套在关内”――这一直是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制造业的“软肋”。
作为黑龙江省近两年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之一,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正快速崛起。黑龙江省农机工业产值从1998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约45亿元。今年,黑龙江省农机产业确定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0亿元的目标。而发展滞后的农机配套业则严重阻碍着农机产业的脚步。
打造质量合格、成本低廉、配送顺畅的龙江农机配套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已成为黑龙江省发展农机产业必须突破的瓶颈。
农机制造“配角”缺失
现代化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农机装备出现技术问题,就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导致有地种不上,种了收不成。去年,黑龙江省某地一台进口喷药机的一个阀门坏了,修理费上万元,而且要从国外进口,等了半年也没有修好。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黑龙江省老牌农机主机生产企业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艳民感触颇深,现在该企业所用的配套部件中,来自黑龙江省的只有10%左右,像齿轮、钢材、标准件等主要配套产品都购自南方。农机市场的特点是用户分散在广阔的农村,这样不仅运费高,而且生产周期长,如果产品有问题,售后技术服务人员很难及时到达现场处理。
黑龙江省农机专家何堤认为,农机制造业中的主机企业是龙头,配套企业是基础。发达的农机制造业应该是主机企业规模大,配套企业小而专。如果中小企业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行配套生产,就可以把产品做精,使之成为优势产品。大企业依靠中小企业的配套支持,才能把企业做成规模,创出品牌。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首选的目标市场。近几年,中国一拖、山东福田雷沃、美国的凯斯、纽荷兰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主机企业纷纷落户黑龙江省。加快农机行业结构调整,使主机生产企业与配套生产企业协调发展,互利共赢势在必行。
“小而全”缺少竞争力
黑龙江省是农机使用大省,但八成农机产品来自省外,每年都有60多亿的资金流向省外。2010年全国农机总产值为2800亿元,农机工业总产值为32.5亿元,仅占全国农机总产值的1.2%。
目前,黑龙江省农机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机配件专业生产体系还是空白,缺少为主机企业配套的农机企业。全省与大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的比例仅为1:1.5,远未达到1:3的配套标准。而且黑龙江省90%的农机企业都是小而全的主机企业,其产品单一,经营规模小,缺少竞争力,远未能形成配套协作紧密,配件专业性强的产业集群。
一拖黑龙江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解震说,近几年,在中国一拖的带动下,河南省农机配套产业发展很快,现在仅在洛阳就有400多个中小企业为一拖生产配套产品。一拖进入黑龙江后,由于缺少当地配套,大部分零部件不得不从洛阳本部运来。现在黑龙江省的中小企业都在生产主机,这样必然会拉长企业经营的战线,增加生产成本,使企业也难以做强。
龙江配件需发力助跑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机制造业发展最早、基础最好的省份。近几年黑龙江省的农机企业经过改制、重组、合资改造,企业的机制得到转换,负担减轻,获得了发展活力。
何堤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竞争、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专业分工、社会化协作、大的强,小的专,以大带小,以小成大,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农机制造业。
记者从省农委农机局了解到,今后将快速发展壮大农机装备制造业,尽快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机制造业生产链,实现主要生产企业与配套生产企业互利共赢。各级政府将加大技改投资支持,引导一批不适合做主机的农机制造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转向配套加工生产。同时重点扶持那些从零件加工、总成制造、基本实现或逐步实现本地化生产的农机企业。
令人欣喜的是,在前不久召开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及省内配套推进会上,来自省内各地的20家重点农机生产企业介绍了自己的产品和配套需求,50多家主要农机配套加工企业根据自己的加工能力与其进行了洽谈协商。应该说,黑龙江省农机配套产业开始发力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