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插秧机市场疲软原因探究
2012-05-03   来源:中国农机互联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农机具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惠及一方农户的同时,也加快了农村实现机械化的进程,构建了和谐社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水稻插秧机的推广普及工作目前还仅仅停留在面上,市场态势疲软,使不少农机战线上的从业者感到纠结。

  一、普及推广情况

  水稻插秧机是一种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它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有水稻种植地区农机推广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在近20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妇女和老人已成为农村劳动中的主力军。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使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较好的产值,推广普及包括插秧机在内的农机具使用是一条必由之路。

  在如何推广普及插秧机使用方面,各地的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纷纷推出了各种购机补贴配套政策,竭尽全力来激发农户的购机欲望。农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更是没少费脑筋,非常务实,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如走村串户,进行介绍和宣传;举办农机博览会,发放宣传资料,甚至于组织村厂联动,完善各项惠农服务;举办田间地头现场示范表演或组织农机使用培训班,真正地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户熟悉和喜爱。但是数十年过去了,尽管多数农机具的普及情况出现了热销的好势头,而插秧机的普及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经过了一阵推广热以后,多数地方仍然处于疲软的态势。

  二、原因探究

  面对水稻插秧机在长三角地区几经推广不见转暖的现状,近期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在走访农户、乡村干部、农机推广站中,获得了些许问题的答案。

  一是水稻秧苗对土质的要求比较高。倘若水稻田耕作时,土壤犁得不够均匀、疏松,存在过多、过大块状物的话,则当秧苗插入泥浆中时,就会出现东斜西倒的情况,这势必会影响生长,日后的产量也会大打折扣。而我国种植水稻地区的土壤,一犁就松的沙质壤土还属少数,多数情况或多或少存在着结块的现象,这就限制了插秧机的使用性,成了推广普及中的一大瓶颈。

  二是在新的形势下,农民们普遍存在弃繁求简的思想。凡是从事过水稻种植的人们都知道,拨秧、插秧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劳作,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不足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了不误农时,许多地方的农户于是纷纷采用了简单的土办法,也就是直接将稻谷种子洒在被犁过、经平整的水田上,不再是按传统的方法,先做好秧板,播上种子,待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后,再来拨秧、插秧,从而省去了许多麻烦事。但这样做的结果,当然会影响到产出。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些年来,长三角地区尽管纷纷种上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但产量一直增幅较慢,若干地方甚至于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量级或负增长。

  三是犁田、拨秧、插秧是一项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极为耗时耗力,目前农村还很少有这样的配套服务。而农村一般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农户,对使用插秧机还比较保守,不太适应,即使是购置了,也利用率不高,合计下来,还不如自己动手劳作一下简单,这也是影响插秧机推广普及的一个原因。

  三、期待春回大地

  尽管目前插秧机市场总体状况比较疲软,但推广普及农机具使用是大势所趋,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向科技要效益是国家一直倡导的方针,一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完全可以相信,随着各种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显现、农民觉悟的提高、农机知识的普及、国家政策的更加优惠,使用农机具最终会成为农民的一种自觉行动。再者,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剖析,各类农机生产厂家也一定会因势利导,紧抓机遇,开发一些有较强适性的插秧机新机型,力争使农民感到好用、乐用,以便在双赢中做强自己。最后,在土地有限的现实背景下,向土地要效益,向高产迈进是必然的追求,因而总有那么一天,插秧机市场一定会春回大地。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250-1.html

标签:农机 探究 原因 市场

上一篇:小型拖拉机差异化用户的全能帮手
下一篇:湖南省农机标准化建设助推农机化发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