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久保田宇都宫工厂一出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就感慨地说:“我四年没有来看,变化竟如此之大,数字化制造被广泛的应用”。
宇都宫工厂是久保田公司在本土的主要生产基地。目前工厂有员工680余人(其中正式员工369人,其他为季节工和外包人员),这里每年生产21000余台乘坐式插秧机(占日本国内市场的43.6%),生产11000余台水稻收割机(占日本国内市场的46.3%)。插秧机基本机型是17种,变型产品有127种;水稻收割机基本机型是23种,变型产品有129种。
久保田宇都宫工厂的庄村孝夫厂长在中国苏州久保田公司工作了许多年,见到中国农机同行很高兴,全程陪同我们参观。
IT信息化制造与农机产品
日本企业的柔性化制造我们早已耳熟,也是国内农机企业正在不断努力学习和推进的生产模式。但是看了久保田公司的“混流生产模式”还是让我们颇为的惊讶和震惊。在这里,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多个产品被布置在一个生产线上,而且一台插秧机紧跟一台收割机,交替布置同时生产,不像我们国内的农机企业按产品分设生产线或车间,调整一次产品费时费力。久保田公司将这种混流交替生产的好处总结为:适时反馈市场需求;有效使用工厂和设备;缓和生产的波动;削减间接工作人员和人事费用等等。这种方式的不足,他们认为是“作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工作内容繁多”。
久保田公司认为,农机产品的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季节性非常强,它们统计农机产品生产旺季的工作量是淡季的3~4倍,因而其生产活动的特征就是要根据生产量不断变动,及时调整。在随后的考察中,我们看到日本主要的农机企业几乎全部使用了这种“混流生产方式”。
混流生产是继柔性化生产后的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混流生产是将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方法基本相同的若干个产品品种,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科学的编排生产顺序,实行有节奏、按比例地混合连续流水生产,并以品种、产量、工时、设备负荷全面均衡为前提的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在产品市场响应速度、制造成本降低、劳动力有效调配、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优势在哪里,很值得国内企业加以关注和研究。据我们所知,国内农机行业中至今还没有企业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
混流生产模式必须要依赖IT信息化技术,要将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随时随地的掌控在管理者手中,要将多种产品的制造信息以可视的形式传达到各个生产节点和位置,员工按照这些指示准确无误的装配。久保田公司依靠信息化技术,坚持“五现管理”的改善活动,不断减少工序、完全标准化的作业,以此来消除制造的浪费。
混流生产的基础是工厂内部的物流要完全实现数字化管理。装配线上一台产品配置一台零部件配送小车,两者同步移动,也就是每台产品的零部件全部被装在一部小车上,小车上的零部件取用完了,装配也完成了。
车间内零部件采取指示灯式的配送。通过网络将零部件库存与安装工位需求相连接,需要的零部件按照系统指示,显示在系统画面中,配送工人从亮灯的货架上取下部件放入配送小车,当指示灯全部熄灭时,单台配送件就全部取完了,保证了装配线上不错件、不缺件、不压件。
收割机的脱粒滚筒使用机器手装配。割台、插秧台、驾驶室等重要的部装在其它区域单独装配完成后,被无人搬运车按照程序准时送到装配线上,即节省了物流费用又节省了制造空间,效率非常的高。
信息化制造还很好解决了许多企业所面临的配送难题:零部件库存量大占用资金,提高成本;零部件库存数量小,装配线又经常短件造成停产。久保田公司是这样做的。一是事前避免。使用IT技术,将零部件仓储数量、送达进度等计划做的非常细致。同时与供应商建立网络渠道,既相互沟通计划和问题,又及时给予供应商指导和帮助,提高和保证供应商的供应质量。二是缺件后有补救措施,他们通过对零部件的ABC管理,设立最经济的安全库存,以最低的成本组织生产。
可以说,IT信息化技术已经贯穿了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没有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混流装配就无法发挥其优势。
品质管理中的信息化
工厂根据生产指示,对每条生产线上的每台产品(流水作业)实施双重的品质管理。各工序检查完毕的产品,要再次在检查科实施产品的动作检查、机能检查和外观检查。对于以前发生过品质问题的部位和重点部位,还要实施重点检查。在这些检查中普遍使用了数字化的品质反馈系统。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时,都配有手掌大小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将所有的检查项目和缺陷项目输入终端输入设备,发现缺陷项目通过终端设备及时反馈给责任部门。
重要部位的组装,使用电动工具和计数的定扭矩扳手,为了保证产品的一致性,通过网络对螺栓的个数和扭矩进行管理,并将调整和检查数据作为记录予以保存。
对零部件使用三维测定机进行精密的检测。
信息化制造与员工培训
我们看到,在信息化、数字化制造的日本工厂,比以往更加注重员工最基本的技能培训。久保田公司对每一个新进厂的员工,要进行10个小时以上的质量、安全、规章制度、礼仪以及基础技能的培训。分配到各工作岗位后,还要安排专项的培训才能进入到生产线。进入生产岗位后,还有人对其分别进行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的追踪确认,以掌握每个员工把握作业的熟悉程度。再好的装备也需要优秀的员工去掌控,先进的装备和生产组织让员工更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所以,数字化制造能力和员工基本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每一个农机企业都要重视和立即着手开始的事情。
(作者: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宁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