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收获机专利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2012-08-16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作者:夏明 李梁)   

  在专利问题已无可回避,甚至已经危及生存的情况下,不少农机企业开始努力转变观念。7月26日在洛阳召开的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分会2012年年会上,关于收获机械行业知识产权情况的报告引起代表们广泛热议。这个报告使不少企业家恍然大悟:原来,专利文献中隐藏着非常多的重要信息,完全可以成为指导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截至5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农业机械课题组共检索到有关联合收割机的专利文献16000多篇,其中中文文献3012篇,外文文献13000多篇。专利文献是一个很大的技术数据库,85%以上的技术信息只有专利文献中有所记载。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具有经济价值、技术价值和法律价值的重要信息。

  专利的地域性和时效性带来机会

  专利有两个基本特点:地域性和时效性。

  如美国一家企业的联合收割机在美国获得专利权,但此时它只能在美国受到保护,如想在中国得到保护,就要到中国申请并获得授权。这就是专利的地域性。

  专利的地域性特点,即是国内农机企业可以大做文章的一个切入点。从课题组的检索结果来看,凯斯纽荷兰、爱科等国际知名农机企业,目前仍没有在中国进行相关专利的申请。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们所使用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意味着,国内的农机企业可以在中国范围内的市场上放心大胆地使用他们的技术。当然,如果产品要出口到其他国家、地区的话,还是要先检索一下人家是否已经在当地申请了专利保护。

  这就是专利的地域性特点所带给我们的机会。在这方面,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专利布局的方式、优势也不同。日韩地区,由于作业条件的限制,它们在改善动力行走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这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欧盟国家、俄罗斯(前苏联)的重点布局分别在切割机构、动力行走和脱粒机构上。

  专利的时效性与专利的类型密切相关,发明专利的保护时效最长,为20年,其他两类专利的保护期限只有10年。

  事实上,如果国内农机企业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注意关注重点企业的专利时效性问题,也可以带来不少机会。

  如日本的洋马和久保田、井关等公司在中国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并且大量的发明专利仍然处于有效期。这种情况下,农机企业如果贸然使用其技术,会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但同时,不少世界农机巨头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逐渐进入失效阶段。如约翰迪尔在中国共申请了17件发明专利,目前有效的只剩7件。这也是机会。

  当然,最为理想的,还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地域与时效问题,确定自己的技术方向。课题组的专家指出,检索到的16000多篇专利文献中,中文文献只有3012篇,外文文献近13500篇,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受地域性及时效性影响,完全可以为国内企业所用。这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机会的宝藏。

  专利布局体现市场格局

  通过对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专利布局可以体现其市场布局。

  在联合收割机领域,1831年-2012年间,日本、美国、欧盟国家的申请总量占到全球申请总量的64%。在1990年之前,日韩的申请量不高(9%)。1991年-2000年间,日韩的申请量超过了全球申请量的三分之二(68%)。这是因为日韩从1990年开始进行联合收割机的专利布局。而中国的申请量,也在1990年之后有了一个大的飞跃。这个增长一部分是因为国外企业到中国进行专利申请,开始专利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的申请人开始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也纷纷开始进行专利布局。

  有资料表明,农机巨头的并购各有特色,迪尔的并购路线主要可以总结为: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并购扩展;凯斯纽荷兰的并购路线可以总结为:不断的合并和收购联合收割机相关企业,即所谓“同行合并”;日本久保田的并购路线则是取长补短。

  久保田自1993年就开始在中国申请相关的专利,1998年才正式建厂。可见,他们对市场的布局和规划是专利先行。目前在华获得发明专利保护最多的是日本洋马公司(总获77项,目前有效52项),其次就是久保田公司(总获71项,目前有效52项)。而且,久保田除了在发明专利方面进行保护,还很注意保护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专利。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久保田、洋马在中国市场可以叱咤风云。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技术流向图可以看出,日本、美国、欧盟国家大量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而我国的联合收割机专利申请人没有在国外进行任何的专利布局。对于一些致力于开发国外市场的企业而言,这件事应该早些谋划。

  专利侵权防范方法

  我们在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的同时,对他人的知识产权应给予足够的尊重。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农机企业纷纷开始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近年来,国内农机企业在发展中不断遭遇纠纷,特别是久保田和泰州锋陵的侵权纠纷,已为业内所熟知。

  另一方面,立足我国农机行业的现实情况,由于国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较弱,要另觅方向重新研发难度较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研发,引进、借鉴、学习、吸收外来技术,利用公开的专利文献等技术竞争情报优化创新思路。

  但这一过程中确实存在侵权危险。如何避免侵权是目前中国农机企业必须学习的一课。

  “侵权规避”主要是指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壁垒,找出其在保护地域、保护内容等方面的漏洞,利用这些漏洞,实现在不侵犯专利权的前提下,“借用”该专利技术。

  农机企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侵权?首先,要通过阅览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来明确其保护范围。其次,利用全面覆盖原则将两个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如果特征完全相同,则构成侵权;如果两者特征有区别,而这个区别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等同特征,那么构成了侵权;如果这些不同的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同,那么就不属于侵权。

  侵权防范的方法主要包括:首先对专利技术方案进行分解,了解核心、必要特征,吸取它的精华,保留必要的核心的特征;结合自身实际对非必要或者次要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其他相关或者相近领域的一些技术、在其他国家地区申请的那些技术、本领域的效果跟这个专利技术相近但是结构或者原理差别较大的一些技术,将其与自身思路融合起来,形成新的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先对形成的新技术进行侵权判断,确认无误后才可以使用;二是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提前申请专利。特别提示农机企业注意的一点是:在对各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后,能够形成自己独到的研发思路时,即可向知识产权部门提出专利保护申请,而无需等到产品投产后再进行申请。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055-1.html

标签:农机 秘密 知道 可能 专利

上一篇:集中度攀升 拖拉机格局发展向好
下一篇:大中型农机具贷款抵押获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