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当前农机维修市场缺口大
2012-08-20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我省农机数量增长迅猛,仅今年“三夏”期间,全省投入各类农机就达265万台(套)。面对如此庞大的机收队伍,眼下不少农机合作社纷纷打起“维修牌”。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缺乏培训导致的机具高故障率,让原本人才稀缺、市场混乱的农机维修市场缺口越来越大。

  阜阳市颍泉区加林农机综合服务合作社自2008年5月成立以来,就一直主打“维修牌”。该合作社现有4个门市修理部,最大的近1000平米,可以同时维修七八台大型农机。 “今年三夏我们共维修大型联合收割机240台,大部分都是新机器。”理事长刘加林说,由于新机手缺乏技术知识,他们驾驶的新农机经常在抢收关键时刻“掉链子”。

  “全省有90%的新机手处于无证作业状态,他们对机器构造、规范驾驶等知之甚少,使用时极易造成机械故障。 ”省农机局科教处处长程晓芬无奈地表示,虽然农机部门每年有1万多人次的培训计划,内容涉及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安全驾驶技术、配套机具使用等,但由于学时较长,新机手为图省事,大多选择亲带亲、朋带朋的方式学习农机驾驶,最终导致机具故障频发。

  故障机具数量不断攀升,维修“缺口”也在逐渐扩大。 “最忙的时候,我和其他修师傅几乎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就这样活还干不完。 ”加林农机合作社有着12年维修经验的王振告诉记者,由于农机维修又脏又累,年轻人宁愿开农机也不愿意修农机成了普遍现象。从事专业维修的网点和人员少之又少,高精尖人才更是“稀缺资源”。大部分农机维修点只能进行简单作业,涉及到收割机电路板、发动机线路等故障都无从下手。如果过了保修期,只能选择整体更换,“换个发动机就得好几万,还不如换台新机器。 ”

  除了维修队伍 “后续乏力”,农机维修市场秩序也良莠不齐。机手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通常都会选择固定的维修点送修,“机满为患”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机手为了节约时间,只能“病急乱投医”,从而让“奸商”钻了空子。 “就拿收割机的第一分配搅龙来说,更换一个原厂出产的要120元,普通的只需要80元,劣质的则更低。 ”阜阳颍泉区维修师李小强对记者说,机手由于缺乏经验,无法分辨配件质量,往往被以次充好后还浑然不觉。 “使用劣质配件可能就意味着二次维修,不仅耽误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农机部门与工商部门缺少联动,是导致维修网点和服务站乱象纷呈的主因。 ”蚌埠市农机局党支部书记潘树林认为,农机部门应与工商部门“搭台唱戏”,对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维修点主动上门登记,并在场地、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只有让维修市场尝到“甜头”,才能激起大家对维修点规范建设的热情。

  基层对于农机维修市场规范建设的呼声,让省农机局决定从示范点建设上“做文章”。 “我们将从今年开始设置三级省级维修示范点。 ”省农机局管理处处长胡忠仕介绍,农机部门将对注册登记维修点进行定级考察,升级后可获得更多的扶持和优惠。据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已有6个县、区(宿州市桥区、阜阳市颍泉区、巢湖市、安庆市怀宁县、宁国市、滁州市来安县)启动了农机维修省级示范点建设工程。

  “规范建设后,维修网点的竞争必将愈趋激烈。 ”潘树林说,维修合作社应针对农机活动范围小的特点下移服务重心,在主要行政村设置分网点,做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并努力打造集在保服务、出保修理、配件、附属油料供应、机具微小改造等 “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虽然现在面临人才匮乏等问题,但我对农机维修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 ”刘加林告诉记者,合作社目前每年凭借维修、现场服务、更换配件等赚的净利有15至20万元。如今,他们正新建400平方米的配件中心,以便储存更多的配件,从而在农忙时节“多挣一笔”。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049-1.html

标签:农机 缺口 市场 维修 当前

上一篇:安徽:农机合作社,敢问路在何方?
下一篇:对福建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调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