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条件下,农业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社会可以没有非农活动,却不能缺少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承载非农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13亿多人口,每年大概需要消费5亿吨粮食,农民数量进入21世纪以后有不断减少的趋势。我国耕地目前大概有18亿亩,估计尚有2.5亿农民在农村务农,每个农民平均每年耕种7.2亩耕地,每年需向社会提供4000斤粮食以及甘蔗、玉米、棉花、花生等商品。
10年来,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估计提高一倍,工业品产量提高1.5倍,工人工资也提高了1.5倍,但物价水平也提高1.5倍,工人工资的增长部分大都被通货膨胀给抵消了。是什么原因使物价上涨,实际上工人们增产但不怎么增收?
应该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造成农业从业人员过多,农业产量并不怎么增加使农民人均收入跟不上社会总体收入水平的发展,不少农民弃农入城,造成肉猪生产减少,威胁粮食生产安全。政府为了保障农民利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内需,也因为农资价格的提高以及市场供不应求,粮食价格不断上涨。2011年的粮食市场价格是2002年的1倍,2011年的猪肉市场价格是2002年的1.4倍,2011年的甘蔗入厂收购价是2002年的1.9倍。
粮食等生活必需品10年来100%的涨价引起全社会物价水平“水涨船高”,引起人民币购买力100%缩水,能建二层楼的资金只够建一层楼,能买1斤肉的钱不够买半斤,工人们因增加产量而增加的工资大部分被通货膨胀抵消,老农的“养老金”消耗过快(奢侈消失),人民币汇率被逼升值,发生国际矛盾。
农业机械化没有普及是引起这些经济问题的症结之一(原煤价高是另一原因),下文阐明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整个社会收入水平的关系:
食品类商品的生产人数与非食品类商品的生产人数是一种承载与被载的关系,非食品类商品其实是人类在保证食品类商品的供给以后(生存期间)的一种活动结果,这类商品的总价值如何取决于二类生产人数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社会有多少货币投放到市场进行流通,其非食品类商品的价值总量与食品类商品的价值总量有一定的稳定市场运行的比例,如果这二类商品的生产人数是三比一,归于非食品类商品的货币总量是食品类商品的货币总量的三倍。
为了能够直观地比较食品类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我们做下面的表述:
(1)(在此生产人员总数都是150人)如果每个生产人员一年需要100只羊才能维持生存需要,在第一阶段需要50个食品生产劳动力(包括销售人员、厨卫人员、酒楼人员)才能提供所有生产人员的食品需要,这二种生产人数比例是1:2;在第二阶段需要的养羊劳动力只有25人,二种生产人数比例是1:5;作为供应非农生产人员的羊总数在第一阶段其总价值就与50个人有密切关联,在第二阶段与25个劳动力紧密相关。如果每年非农人员的非农产值是2.4万元,在第一阶段食品类商品的货币总量就是三分之一240万元等于80万,100个人所需的1万只羊其单价就是80元;第二阶段的非农产值是300万,六分之一的量就是50万元,125人所需的羊总数是12500只,其羊的单价是40元。在此,在第一阶段非农人员每人每年产值2.4万元,食品类商品的生产人员每人每年产值1.6万元(得到货币数量);在第二阶段非农人员(125人)每人每年的产值是2.4万元,食品类商品的生产人员每人每年的产值是2万元(得到货币数量),而无论是农非农每人每年其创造财富价值都是每人每年2.4万元。
(2)我们再以32:118(非农)的比例验证上述算法的正确。这二种生产人员的比例是1:3.6875,非农人员一年的产值是283.2万元,根据比例算出食品生产人员的产值是1/4.6875即60.416万元,食品生产人员每人每年产值1.888万元,非农人员所需要的羊是11800只,平均计算每只羊价值51.2元。进行比较得知:非农人员每人每年产值2.4万元(得到货币总量),食品生产人员每人每年产值1.888万元(得到货币总量);非农人员减除食品消费后剩余2.4万-100×51.2=18880元,食品生产人员实际所得货币(即产值)18880元;食品生产人员本身所耗100只羊市场价值5120元,食品生产人员事实上的财富产值是18880+5120=24000元,与非农人员一致。
上述数据表明非农生产人员与食品生产人员虽然每年所得货币不一致,但实际上他们每年所创造的的物质财富其价值是一样的;在保证食品供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食品生产人员越少食品价格越低,食品生产人员在市场上所得货币随着食品价格越低会相反越多。这告诉我们只有减少食品类商品的从业人数而又不影响食品的供应才是降低食品价格提高农业人口收入(得到货币数量)的有效办法,这也是非农人员增加购买力的做法,因为在第一阶段的总收入2.4万元中有8000元用于食品消费,而第二阶段只有4000元用于食品消费。食品价格的降低无疑会促进非农业的发展。
(提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民数量,降低农产品价格,是提高全社会收入水平与社会购买力的根本方法。农业机械化不普及,累及全社会成员,影响社会的购买力得不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