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难,在丘陵地区推广更难,而在边远山区推广则难上加难。龙山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峰峦起伏,全县稻田面积22.7万亩,2012年,龙山县农机部门在县政府的支持下,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山区水稻机插秧新路子,全年建设机插秧示范点6个,新增插秧机75台(其中高速机3台),完成插秧面积10050亩,举全力取得一点小成绩,虽然困难重重,笔者认为,龙山要从六个方面积极探索出山区水稻机插秧的新路子。
一、实行特别扶持政策。为有效激发农民参与机械插秧,政府通过提高财政补贴额度激励农民,今年全县插秧机财政补贴额度累加高达90%。农机和农业部门对机育插秧示范点实行特别扶持政策,示范点机耕一亩补助50元,机插一亩补助10元。机育插秧苗床育秧无偿提供薄膜和优良稻种。对机育插秧大户面积达100亩的,一次性扶持秧盘2000张,对新增插秧机一次性扶持秧盘2000张,凡是机育插秧对象,农业部门每亩补贴50斤肥料。
二、狠抓示范带动典型。结合山区实际,采取实施整体推进的策略,充分发挥示范点和农机大户的带动作用,为此,分别在召市镇、桂塘镇、苗儿滩镇、茨岩塘镇、茅坪乡、石牌镇等全县水稻主要产区建设6个机育插秧示范点,同时重点培育了杨梅香、向大军等10个机育插秧大户,形成了机育插秧整体推进新格局。召市镇农民杨梅香承包稻田1000多亩,拥有价值60万元的农业机械,目前,承包稻田面积、拥有农机总量和年创效益能力均在湘西州位居前列,杨梅香的典型事例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三、建设“村寨家族式”合作组织。龙山地形复杂,土地分散,田块小,农民大多同寨同族而居,观念落后,根据山区农村的特点,因地制宜你,组建符合山区特色的“村寨家族式”农民合作组织。一是在人口集中的高山平坝的村寨中推广机育插秧,2011年机育插秧示范点多选择在高山平坝耕作条件较好的地方。二是扶持村寨里的机插秧大户。把村寨里有影响有号召力的人作为机育插秧的大户培育。借其人缘和影响力去带动当地农民参与机育插秧效果较好。三是组建“村寨家族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同宗同族的农民关系密切,感情融洽,相互了解,交流协作方便,有利于机插秧虎作组织的建立,以村寨为单位,组建农民合作组织是推动山区机育插秧的有效途径。
四、实施中间开花辐射四周战略。根据龙山地貌特点,确定由机插秧示范乡镇带动周边空白乡镇。一是以龙山中部的召市镇为中心,向四周的茅坪乡、茨岩塘镇、石牌镇、桂塘镇、贾市乡,东、苗儿滩镇、靛房镇等辐射;二是示范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带动;三是以盆地平坝为中心,带动丘陵山地。各个示范点组建向周边山区推开,建立村寨合作组织,推广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两行插秧机和其他机械,中心带动战略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6个示范点覆盖近10个乡镇。
五、采取“保育式”技术服务。2011年全县各示范点技术指导采取“保育式”的服务,我县农机技术员与农艺技术员分组深入乡村,协同搞好责任示范点的技术指导,采取培训到人,指导到家,服务到田的有力措施,切实当好技术保育员,确保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示范点建设成功。期间,技术人员驻点机插秧现场,实行育插秧全程服务。同时,示范点注重农机与农艺有机相结合,农机技术人员与农艺技术人员进行合理搭配,既分工负责又积极配合,农机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农机操作技术,农艺技术人员负责水稻育秧和田间管理技术。
六、组建巡回流动作业服务队。根据山区地理特点和机械拥有量相对缺乏的现状,以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组建示范点农机服务队,实行“六个统一”作业服务,对机育插秧示范点建设的全过程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田间管理的“六统一”管理模式,为机育插秧提供技术保障,确保机育插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6个示范点其中北面3个是高寒山区,南面3个是海拔较低,根据需要先为低海拔的示范点服务,再到高海拔地区服务,根据气候季节反差服务队统一轮流作业,有效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及机插秧技术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