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重要内容之一。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特别是山区欠发达地区,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展的是农村市场经济,增强的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的是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受益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深受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2011年中省下达我市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3100万元,受益农户21953户,补贴机具总量34134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减轻了农民购机负担,激发了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特别是山区县,大幅度提高了小型多用农机具的比重,有效地提高了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提高了农业示范园区机械化装备水平,促进了陕南山区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
1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民购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1围绕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发挥农业机械的支撑作用。
农业机械化作业比传统农田作业不仅能增产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节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一头耕牛日耕地作业量1-2亩,如果采用机械化作业,一台微耕机日作业量8-10亩,机械为畜力的5-8倍;其他收获、排灌、植保、插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机械化工作效率也是人工作业效率的数倍。因此,要解决山区农业生产问题,就必须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和应用适合山区的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农业机械普及率、利用率,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耕地产出率,进而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
1.2围绕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减轻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
农业机械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不仅提高能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还大幅度减轻了劳动强度,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作业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等明显优势。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化肥深施、机械化播种、机械化中耕、机械化收获等等,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陕南在水稻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实施十几年来,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彻底解决了水稻生产“三弯腰”问题,极大限度上减轻了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
1.3围绕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推动了现代农业科技进步。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农民群众主动购买和使用新型实用的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仅增强了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壮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而且提高了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实现节本增效。目前山区很多农村通过不断改善农机装备水平,使得多项具体农业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节本增效非常明显;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补贴机具的数量和品种的迅速增多,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刺激他们引进购买大量先进的适合当地的农业机械,他们积极开展租赁承包、代种代耕等有偿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作业量和作业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激发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形成购机用机相互促进良性发展。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
1.4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机作业市场发展。
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是通过政府通过一定的补贴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购机者自筹款额,以此降低了农机购买成本,促使农机作业价格下降,从而激活农机作业市场。采用机械化作业,能够极大缓解了农忙时劳动力的需求量,保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需求,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农忙的燃眉之急。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农村劳动力,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统筹城乡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5突出重点,转变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本领。
农机管理部门始终把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按照购机补贴实施办法及“四严禁”、“八不准”的要求,规范程序,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积极开展“让农户满意,让企业满意”的“双满意”活动,主动为农民服务,把农民群众和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做好此项工作的检验标尺。在严控补贴资金,合理安排补贴重点的前提下,指导农民选好机型,协助农民解决购机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做好购机农户与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衔接,做好监督检查、确保不违规操作、骗补、套补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扎实有效、细致周密的工作,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成为了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农民群众的满意工程。
2立足山区实际情况,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作为贫困山区,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总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享受补贴的机具在两年内有转让和买卖的现象;三是部分厂家供货不及时,产品性能不稳定,售后服务能力跟不上,影响了农民正常使用;四是对山区补贴比例过低,补贴工作开展难度大;五是项目实施相对滞后,错过了最佳农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补贴工作的实施效果。六是山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抽查核实工作行政成本过高。
3多措并举整改软肋,探索完善运作方式。
3.1规范操作程序,严格质量监管。
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及时让农民充分了解到最新补贴机具目录、申请条件、程序及相关要求,让农民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同时要搞好咨询服务,做好购机手续、补贴目录的相关信息等咨询解答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有关优先条件,公正确定受益对象,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对已购机具分类进行登记、编号并及时办理有关牌证,尤其是微型耕整机等动力机械应实行牌证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机购置补贴档案,同时为农机补贴机具喷涂统一标志。在落实政策过程中,搞好受益农户的回访工作,重点对机具的使用和售后服务情况做好调查了解,帮助农民排忧解难,监督入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3.2积极争取财税政策,加大农机购补比例。
一是增加补贴资金的总额。中省财政要逐年提高补贴资金总量,地方财政应切实搞好资金配套,且逐年递增,要按照《农机化促进法》的要求,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提高补贴标准,建议提高贫困山区购机补贴比例升至50%左右。目前陕西省通用一个补贴标准,不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区。在经济发达的县区农民收入本身较高,而市县政府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又给了二次补贴、三次补贴,甚至有的地方通过补贴以后,农民一分钱都不用掏。而陕南贫困山区农民刚刚越过温饱线,他们手头钱不多,政府也极少能实现二次补贴,如能适当提高购机补贴标准,无疑是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经济承受力。三是设立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工作经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是一项较系统性、繁杂琐碎且操作性强的工作,需要做大量的具体工作,如制定方案、筛选目录、宣传发动、办理手续、档案管理、跟踪服务等等,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增加农机管理部门的行政成本开支。市县财政部门应按照当地购补资金用量合理安排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以确保这项惠农政策的实施。
3.3加强农机购补政策调研,合理扩充补贴机具范围和种类。
近年来,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发展粮食生产机械,而对其他领域特别是适合山区的机械补贴支持不够。为适应新时期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应有针对性地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和机型范围,国家省级在制定购机补贴目录时,要加强农机具需求调研工作,既要从全局着眼,又要照应不同地区各自的实际情况。除了推进主要农产品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这个重点外,还要重视发展具有区域和地方特色的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水果蔬菜等其他产业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因此,应建立完善省市(区)两级政府补贴农机产品目录制度,省级重点支持主要农产品各主要环节机械化,市(区)在省级目录基础上可因地制宜地建立购机补贴目录,对农业生产其他领域的机械装备予以补贴。如针对山区,补贴目录的制定要具有多样性、经济性、小型性、实用性一机多能的特点,尤其要兼顾山区特色产业生产。尽量把适合山区特点,符合产业需求,农民购的起用的上机械纳入补贴范围。
3.4建立政策长效机制,推进完善运作方式。
建议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尽量避免季节及农时的限制。一是早落实、早宣传、常年操作,建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长效机制。在实施购机补贴时,尽早确定工作方案、公示补贴范围、步骤、资金数量、优先条件等,尽早向社会宣传,使广大农民、涉农产业的业主、专业合作社对购机补贴政策有深入了解。同时,尽可能延长补贴时间,做到常年操作,方便农民群众。二是实施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信贷政策。目前,陕南山区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一次性投入较多,农民难以承受。建议建立农民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信贷政策,同时政府投入资金实行贴息贷款,扶持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三是加强监管。一方面,对补贴机具实行跟踪监管,严格手续,建立档案,防止骗补、假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在培训、信息、技术、管理上提供及时、优质服务,充分提高补贴机具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出台,对农民购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这项支农惠农政策做得更好,我们农机部门任重而道远。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农机市场需求的大增长、农机工业生产的大跨越、农民收入的大提高,有力地推动山区农业机械化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