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提高组织化程度 破题“将来谁种地”
2013-01-07   来源:新华网哈尔滨    

  “把地交给农机合作社,不用自个儿种,多打粮不说,还能多挣钱,这好事哪儿找去。”突然改变的种地方式,让20多年来习惯自种自收的东北农民张军格外高兴,“原来农民可以这样当”。

  土地入社农机“吃饱” 不用自种增产增收

  张军是黑龙江省克山县河南乡大河村农民,如今他有了新身份--合作社社员。“2010年,我家的46亩地按每亩210元对外发包,一年才挣9000多元。2011年把土地加入仁发农机合作社,分了2.4万元,多了一倍多。去年收的粮食还没卖,但玉米亩产提高了,按现在的粮价算,还能多收些。”

  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介绍,2011年合作社流转1.5万亩土地,种植玉米和马铃薯,还代耕28万亩。当年合作社总盈余1342万元,农民每亩土地收益713元。去年种的粮食虽然还没卖完,但按照单产和粮价预估,一亩地的收益能提高50元左右。

  仁发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0月,拥有各类农机具130台套,从播种、中耕到收获配置齐全,但最初效益并不好。李凤玉说,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农民担心收益少,一开始不愿带地入社。加上土地流转价格缺少吸引力,2010年只从农民手中流转1100亩、代耕6万亩。“土地少,几百马力的大型农机用不上。代耕利润又小,一年下来,合作社纯收入仅13万元,有的社员甚至提出退社。”

  为了吸引农民以土地入社,2011年仁发农机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100元,即每亩3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高于市场价,如何保证效益?精明的李凤玉有一个规模经营的效益账:统购生产资料、机械化耕作可降低种植成本,每亩比农民少花100元。应用“大垄技术”和现代化农机提高粮食产量,每亩比农民分散种植增产100多斤,亩效益仍达400多元。

  放大补贴收益均分 盈余滚动长效发展

  去年春耕时,记者在仁发农机合作社种地现场看到,三台100多马力的马铃薯播种机同时作业,开垄、施肥、下种、合垄、镇压五个流程同时完成。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黑龙江省近年成立了800个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60%左右的购机资金来自农机补贴。仁发农机合作社将农机补贴收益按户数平均分配,扩大了国家政策受惠面。合作社会计于守信告诉记者,土地入社农户的收益,一是土地流转收入,再就是土地按流转价格折资和农机补贴两项投入的收益分红。

  2011年,仁发农机合作社包括土地流转折资和农机补贴在内的各项投入共2622万元,支付社员土地流转费用后盈余817万元,即每投资1元收益0.31元,每亩土地折资收益108元。农机补贴共收益384.7万元,亩均255元。加上35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2011年合作社农民每亩土地收益713元。

  “经成员大会表决,合作社2011年提取盈余的一半作为公积金,以保证合作社健康发展。”副理事长张德军介绍,除土地流转收入不变外,土地折资和农机补贴两项收益均减半,农民每亩土地当年实际收入约530元。公积金记入社员个人账户,作为参与下年分红的投入。公积金提取越多,农民分红就会越多,个人获益也会越多。

  规模化经营破题“将来谁种地”

  “看到合作社效益好,今年以土地入社的农民就多了。”李凤玉很得意,以前求着农民入社,现在农民主动找上门。合作社社员已经从2010年的7户增加到现在的2000户,入社土地超过5万亩。

  河南乡党委副书记卢玉文说,近年来,“种一年地不如干仨月活”的现象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流,更多耕地只能由老人和妇女耕种。不仅难以应用先进技术和大型机械,影响耕地产出率,农业生产质量也无法保障,解决“谁种地”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林认为,如果“仁发”模式能推广,将会吸引更多农民把土地交给农机合作社,既能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应用农业技术和大型农机,又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民因收益低不愿意种地等问题。

  有关专家介绍,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就没有效益,没有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就没有生命力。农民、土地、农机合作社的有机统一构建了农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880-1.html

标签:农机 将来 程度 提高

上一篇:我国机械工业同质化产能过剩分析
下一篇:2013年收割机市场增幅或将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