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推动农行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本文结合农行吉林省分行实际,进一步推动服务“三农”实现新突破,就如何支持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进行探索和思考。
农行吉林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农总行服务“三农”工作部署,着力从整体上构建一套有效的“三农”服务模式,围绕全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的金融需求,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增强服务现代化农业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首先,加快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业务创新,深入研究创业风险投资等金融衍生产品,新型投融资组合与信贷资金相融合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模式。开展与同业、保险、担保、证 、期货等多方参与的新型融资组合模式。着力提高各类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普及,借助惠农卡等载体,探索符合农业各产业特点的支付结算模式的创新。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扩大对“三农”尤其是现代农业建设相关产业、项目、主体的信贷投放力度。其次,积极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有效配置。一是充分发挥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引导作用。二是加快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支持机制,要与农发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保险公司、当地农商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健全信贷、保险及担保分工配合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在组织体系上,形成农村金融体系合力。三是强化对农户贷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监测考核。四是积极向涉农企业大力宣传推介农行产品和支付工具。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搞集约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最佳经营模式,而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基于这一点,农行确定了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围绕吉林省“新三农”、“大三农”,优先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紧紧抓住优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上下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村等组织的社员,支持规模种植、畜牧业、棚膜经济、杂粮杂豆、烟草特产、人参、食用菌、中药材、花卉林果、农副产品加工和粮食收储等10大农业产业链的中高端农户给予支持。
――加强对吉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不断丰富农田水利贷款有效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以项目未来经营收益权,土地使用权、大型水利设备等作为抵(押)质物,并结合企业保证、政府担保、农民联保等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发放贷款。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变现难问题。
――加强对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省农行要尽快制定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创新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探索以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为质押物发放贷款,综合运用“信贷+担保”、“信贷+财政补贴+保险”等多种融资工具相配合的融资模式。
――加大对吉林省“大农机”发展的支持。扶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基于仓单、存货、动产、商标权、专利权、依法可转让股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有效满足农机制造,经销企业贷款需求。
――在创新推广直补担保贷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合作化经营的支持。在土地,林地等资源流转规范的地区,积极探索和开办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和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贷款,人参和林果等干货制品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保险+担保”等信贷支持模式,深入发掘合作社参与订单农业发展中的金融创新业务,积极研究“订单+期货”模式下的金融支持措施。
――加大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支持。吉林省农行要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存贷款,国内和国际结算、融资、上市、“走出去”等环节,综合运用各类产品创新组合策略,加大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生产周期特点,探索基于企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订单和存货质押、中小企业联保、龙头企业担保等金融创新产品组合。
――要明确信贷投入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吉林省建立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的信贷投入,为现代农业从整体上构筑起稳固而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
――创新符合农民消费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扩大吉林省农村消费信贷覆盖面。县域支行要抓住现在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从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根本出发,推动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将农户住房装修贷款品种与小城镇住房信贷结合起来,推动农村住房消费升级;对已得到农产品政策性保险的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各级行可考虑给予优惠利率,增加信贷额度等政策。(作者系农行吉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