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青海如何破解饲草料产业发展难题
2013-06-0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郜晋亮)   

  在青海省湟源县采访时,县农牧局副局长严卓才给记者讲了个故事。2011年,青海南部藏区遭遇大范围雪灾,一些地区受灾严重,牧民家中几乎没有饲草料贮备,当地更是没有充足的饲草料调运能力。于是,一些县农牧局局长亲自率领车队,北上收草。

  这个看似很平常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饲草料不足与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矛盾。

  青海省饲草料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早,却发展慢;基础好,却不够强,青海饲草料产业发展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雪灾后饲草料匮乏、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的禁牧减畜、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一系列的难题把青海饲草料产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要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饲草料产业发展之题不得不解

  政策扶持,优化布局,龙头带动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是全国畜牧业大省,却不是畜牧业强省。大而不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而形成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粗放经营、生产水平低、产业链短等。

  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畜牧业发展就必须转型升级,逐步解决了养殖到市场的一系列问题。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青海省畜牧业发展又暴露出新的问题――饲草料供应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生态保护,相当面积的草原被禁牧;另一方面规模化养殖数量增长,农业区畜牧业大步前进。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时任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说,“青海有着广袤的草原,饲草料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大问题。可是,现在却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要解决饲草料的问题,青海省首先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

  2012年6月,青海省饲草料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这是青海省第一次针对饲草料产业发展召开的会议。会议下发《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饲草料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青海省饲草料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

  在布局上,东部农业区依托粮食种植、加工副产品丰富和养殖业比较发达以及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建立饲草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生产基地;在环青海湖地区依托规模化饲草种植基地的有利条件,建立饲草料加工基地;在柴达木地区建立豆科牧草生产加工基地。

  在政策上,青海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饲草料产业发展资金纳入预算,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同时,鼓励牧民群众自筹资金参与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社会资本加大对饲草料产业发展的投入。

  如此一来,地域优势更加凸显,地区分工更加合理;产业主体更加多元化,投入更加持续稳定。

  富农草业是西宁市饲草加工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杨继杰告诉记者,省里的政策出台后,西宁市就拿出了1000万元用于扶持饲草产业发展。公司所在地湟源县拿到了将近一半的扶持款。

  目前,青海省年产万吨以上的龙头饲草料加工企业10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2%,年产1万吨至0.5万吨以上占25%,0.5万吨以下的占63%,并且饲草料龙头企业实际生产规模仅占全省生产总量的28%。示范带动能力不足。

  要克服这一短板,除了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外。青海省着重对现有中、小型饲草料加工企业重组优化、整合资源,全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饲草料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从而将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激发出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68-1.html

标签:农机 产业发展 难题 饲草料 破解 如何 青海

上一篇: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浅谈
下一篇:农业现代化亟须智慧型农民和农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