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一部推动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力作
2013-06-14   来源:中国民族报   

  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程中,民族地区农业发展一直是深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民族地区与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相互交织,使得民族地区农业发展问题十分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李忠斌带领的“信息化与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研究团队,正在致力于扭转这种困境。该团队的研究成果――《信息化与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研究》立足于探讨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丰富经济学、农学、管理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关理论,推动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与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书共有12个章节,依次论述了信息化与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农村金融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旅游开发以及农村政务公开等问题,并以湖北省利川市电脑推广与武陵民族地区农药营销信息化为例,科学地分析了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推广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该书虽然是一本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学术着作,但是作者并非从一开始便运用晦涩的学术名词构建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术理论框架,而是从中国9亿农民的角度出发,将农民的心理行为作为论述起点。例如作者对信息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阐述:“没有准确的信息,农民心里没有底,看不到产业调整给他们带来利益的希望,他们宁愿维持低效益的现状,也不愿意冒着吉凶叵测的市场风险进行结构调整。”又如作者在分析民族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时这样写到:“民族地区的农民是农业产业的劳动者和组织者,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选择的结果。因此,为探讨阻碍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我们从农民的生产行为分析入手。”由此可见,作者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的语言表达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使得本书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学、农学、民族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并且迎合了民族地区农业工作者的实际需求。

  与其他相关着作相比,该书作者在对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特殊性的把握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作者长期从事民族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并针对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研与田野调查,因而从农业生产、营销、管理、旅游等多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电脑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到底如何,一开始农民心里没有底,推广的过程较为困难,于是建立示范田、培养示范大户的形成就成了推广的关键。”“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这些技术骨干在本村电脑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善了电脑农业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该书的理论创新同样不可忽视。着名的柯奇-道格拉斯函数因突破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产出比和储蓄率不变的假设而成为诸多农业经济学研究者经常引用的经典经济增长模型,作者在将柯奇-道格拉斯函数应用于农业信息化研究时,结合实际研究指出该函数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信息投入、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三大要素,修正后的柯奇-道格拉斯函数更贴近于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具体情况,使信息化与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回归分析更精准且更具有说服力。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还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标准,导致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受到一定的阻碍,在该书中作者不但没有回避这一难点,并且对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化的指标构建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根据此前的相关理论研究,作者在充分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五大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大类十五个子类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化指标体系,这种大胆探索必将极大地丰富农业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而加快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前进的步伐。

  作为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也是信息化时代赋予农业经济研究者的崭新课题。它展现了民族地区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前沿,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也将推动农学、经济学、民族学等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38-1.html

标签:农机 信息化 发展 农业 地区 推动 民族 一部

上一篇:为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和谐护航
下一篇:园林种植业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