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如何实现的
2013-06-2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沈建华 袁开建 顾日升)   

  6月4日上午,江苏省兴化市周奋乡时堡村的农田里,3台高速插秧机来回作业,所过之处,“冒出”一行行嫩绿的秧苗。“这片大田共110亩,今天将全部插完。”周奋乡农技站站长、宏迪育秧合作社副理事长王志勇说,这是一块树木砍伐后的让茬田,由村民赵根来承包,栽植的是迟熟晚粳水稻秧苗。

  “行是行、株是株的,一棵也不缺。”沿着田埂检查的赵根来说,宏迪合作社与他签订了水稻机插服务协议,栽插时保证秧苗16至20天苗龄、3至4片叶龄,亩栽足1.6万穴以上、苗数5万以上。育苗前他向合作社按亩100元预付秧盘订购费;机插结束经验收后,补足每亩170元的秧苗费及机插费。

  “今年,农户与育秧合作社签订的机插面积共1.63万亩,实现了全乡机插秧面积全覆盖。”王志勇说。

  “周奋乡水稻机插秧推广实现全覆盖,是兴化市乃至泰州市首个水稻机插无盲区的乡。”市农业局副局长李炳维说,机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这一难点在经济薄弱的周奋乡率先攻克了。

  农技员做示范承包田作“试验”

  周奋乡机插秧始于2006年。当年春季,乡农技站购买了2台步进式(手扶)插秧机。插秧机开回来了,但却没有一个村愿意试验。乡农技站的8名农技员便将自家承包田作为试验田。由于插秧机漏秧严重,加之秧苗不太健壮,影响了机插水稻产量。当年秋季,机插水稻亩产量与“水直播”产量持平,均为1050斤左右。一些农户就认为机插秧又做秧池,又要耕田、耙田,没有“水直播”省事。

  针对育秧过程中营养土缺少“营养”而造成秧苗弱小的问题,第二年,乡农技站采用河里的淤泥制作营养土。这一年,采用机插的水稻田单产突破了1100斤。而由于寒潮提前来袭,当地“水直播”稻单产才七八百斤,且籽粒不饱满。

  “如今,采用由市土肥站发明并获得专利的育秧基质,比营养土质量高多了,特别便于机械化播种和机插,育出的秧苗都是壮秧,机插后返青快、分蘖早、有效分蘖多、产量高。”王志勇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18-1.html

标签:农机 如何 实现 全程 生产

上一篇:浅谈农机事故的宏观控制与微观预防
下一篇:根植“三农” 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