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东北地区玉米机收发展迅速
2013-06-26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作者:李庆东)   

  玉米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现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34亿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40%以上。2012年底,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超过2.2亿亩,机收水平达到42.5%,已连续4年增幅超过6个百分点。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四省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自2010年以来该地区玉米机收开始提速,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亮点,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机收面积增长较快。2012年东北地区玉米机收8418万亩,比2009年增加了5855万亩,年均增加近2000万亩。

  二是机收增速高于全国。东北四省区玉米机收水平已从2009年的13.9%提高到2012年的36.0%,三年期间提高了22.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7.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国平均6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

  三是机具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国玉米收获机保有量为23.3万台,是2009年8.17万台的2.9倍。其中东北四省区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已经达到5.17万台,是2009年0.85万台的6.1倍。

  六大因素造就东北地区玉米机收快速增长

  行政强力推动是推进玉米机收发展的关键举措。农业部将玉米机收作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攻方向,2010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通知》(农办机[2010]39号),对做好玉米机收作了全面部署。农业部在东北地区投入520万元建立了26个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加大示范带动力度。各地通过现场演示、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措施,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东北四省区分别将推进玉米机收纳入农机化发展重大考核指标;辽宁省还将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纳入各市政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购机补贴政策是推进玉米机收发展的重要保障。2011年全国用于玉米收获机的补贴资金占购机补贴资金的7.1%,2012年该比例增长到10.9%。东北地区用于玉米收获机的补贴资金增加更加明显,2011年用于玉米收获机的补贴资金占购机补贴资金的17.2%,2012年该比例增长到了28.0%。

  农民需求加大是推进玉米机收发展的重要推力。伴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人工费用也大幅攀升。吉林省玉米机收作业费用为53―67元/亩,而人工收获的作业费用为80―100元/亩,人工收获成本明显偏高。玉米机收省时、省力、高效的多方效应已逐渐被广大农民所认可,激发了农民应用机收玉米的需求,成就了玉米机收作业市场的火爆。

  机具质量提高是推进玉米机收发展的前提基础。近年各地加大对适合东北地区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试验、改进、完善和提高,机具产品质量较之初期有了飞跃性提高。2009年和2012年农业部连续开展了两次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从两次调查情况比较看,玉米收获机的质量总体趋于好转,用户满意度指数大幅提高。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推动玉米机收发展的有效措施。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开展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和社会化服务,开展订单作业,农民享受了玉米收割机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农机手的经营效益。黑龙江省组建817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玉米收获机7150台,成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力军。

  宜收品种推广是推进玉米机收发展的有利条件。各地主推的新品种不再以茎粗、秆高、穗大为追求目标,而是逐渐向矮植、短穗、高密度、群体增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量推广普及适合高寒地带生产的先育335等玉米品种,该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成熟时含水量低,非常适合机械收获,为实现玉米机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01-1.html

标签:农机 发展 迅速 机收 地区 东北

上一篇:知识产权专家建议:加强农机专利预警
下一篇:浅谈职业农民培育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