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广西小土豆如何成就大产业
2013-06-28   来源:广西日报(作者:唐广生)   

  近年来,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据最新农情统计,2012年,广西秋冬种马铃薯播种面积94.08万亩,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冬季马铃薯生产基地。仅此一项,广西近5年来就新增粮食70万吨,农民增收15亿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广西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钱粮“双增”的重要途径。

  广西如何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特别是农业部门面前的一道大考题。

  1 优势:

  “三优”并存,广西发展马铃薯产业得天独厚

  马铃薯又名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在广西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因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技术较落后,产量效益低,广西马铃薯生产一直徘徊不前。

  随着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的地位日益突显,广西从中看到了发展马铃薯的巨大潜力,也发现了广西种植秋冬季马铃薯得天独厚的优势。

  气候优势。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广西平均气温为13.3℃―20℃,十分适合马铃薯生长和薯块膨大。

  市场优势。广西马铃薯每年1―4月份上市,正好处于全国马铃薯鲜薯供应的空档期和蔬菜春淡季节,加之毗邻消费市场巨大的粤港澳和东南亚各国,市场前景看好。

  资源优势。广西常年冬闲稻田超过1000万亩,还有500万亩以上的冬闲旱地、幼龄果园、落叶果园可以种植马铃薯,土地资源丰富。

  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欣慰地谈到,得益于这些优势的发挥,目前广西马铃薯生产以冬种为基础向春种、秋种发展,以冬闲稻田为基础向幼龄果园、旱地发展,以桂南为基础向桂东南、桂西北方向发展,应市时间从传统的二、三月份拓展到元旦至五一前后,且发展态势良好。

  2 现状:

  十年打磨,广西成南方地区最大马铃薯生产基地

  如何将广西种植马铃薯的条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自治区农业厅粮油处处长李如平谈到,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西就整合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技术力量,进行试验,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冬季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体系。

  这一新模式被群众形象地概括为 “摆一摆、盖一盖、捡一捡”,就是播种时把种薯摆在地上,然后用8―10厘米厚的稻草覆盖,收获时翻开稻草捡起即可。其带来的好处是,比传统意义上“精耕细作”每亩省6~8个工时,节本降耗150元;提高产量20%~40%,平均亩产超过全国马铃薯平均亩产近一倍,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

  今年4月,记者在武鸣县双桥镇马铃薯基地采访,听到群众如此夸道:“摆一摆、摆出新技术,盖一盖、盖出好收成,捡一捡、捡到心里甜”;“扒开稻草看一看,地上全是金蛋蛋”;“免耕薯,大又圆,早上市,赚大钱”。

  多次前来广西考察的国际资深马铃薯专家孙慧生感叹颇深,她认为广西冬种免耕马铃薯种植是“一场农耕革命,创新世界模式”。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广应用这一新模式,从2003年起,自治区农业厅就把秋冬种马铃薯作为“一号技术”、“一把手工程”、“第一战略”来抓,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编制出台了国际上第一个“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层层签订责任状,累计建立了100个以上高标准千亩连片示范点;开办培训班2000多期次,培训人数40多万人次。

  同时,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能人+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应用推广广西近年来自主创新集成的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幼龄果园、新植蔗间套种技术以及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实用技术,促使广西农民发展马铃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区内外众多企业、经济能人纷纷参与。

  据统计部门初步统计,广西秋冬种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0年前的不足20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94.08万亩,一举成了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冬季马铃薯生产基地。农业部三度在广西召开现场会,推广广西经验。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屈冬玉在大会上如此评价:“广西马铃薯产业现在是十年磨一剑,小试锋芒,二十年磨一剑,将锐不可当。”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494-1.html

标签:农机 产业 成就 如何

上一篇:江苏省“三夏”秸秆还田和机插秧面积大幅增长
下一篇:政策法规颁布十年 机“跑”代替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