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如何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2013-07-30   来源:农民日报(作者:胡存智)   

  粮食安全问题,无论何时都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社会稳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后备资源匮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还将占用大量耕地,因此,稳定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挖掘产能潜力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

  “耕地质量”是一个比土壤肥力研究范围更宽、内涵更综合的概念,其核心是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1999年,国土资源部利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经过十年努力,首次全面查清了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及分布状况。

  (一)耕地质量总体平均中等偏下

  依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成果,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平均质量等别为9.8等。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高、中、低等地,其面积分别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7%、29.98%、50.64%、16.71%。可见,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等地所占比重较大,耕地质量总体平均处于中等偏下。同时,相当数量的耕地利用不充分,基础设施条件差。

  (二)耕地质量区域差异显着

  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划分的12个一级区来看,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平均质量等别依次为6.37等、7.07等和8.18等;总体最差的后三位是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平均质量等别依次为11.84等、12.17等和13.39等。从耕地质量等级区域分布特点来看,气候条件是决定耕地质量的支配性因素。

  (三)高等级耕地与城市化发展重点区域重叠

  依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成果,圈定了全国51片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区域,约含10亿亩耕地,其中6亿亩可灌溉,平均质量等别为7.9等。通过分析发现,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这51片优质耕地集中区,也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重叠的。这些区域经济建设占用的多为优质耕地,而补充的耕地则分布相对比较零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耕地的细碎化,影响了这些区域耕地质量总体水平的稳步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400-1.html

标签:农机 粮食 安全 保障 质量 提升 耕地 如何

上一篇:岁月百年,造就常州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集群
下一篇:着力打通农技推广“末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