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向城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兼职化、农民老龄化”日趋严重。
这种现象在秦岭南部的陕西省安康市尤为突出,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农业基础弱、资源禀赋差,连片贫困、灾害频发,农业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农村谁来坚守”、“土地谁来耕种”、“土地怎么耕种”等一些列问题考问着这个传统山区农业大市。
面对难题,安康市把职业农民培育作为突破口,先行先试。目前,安康市作为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的试点市,探索出“以政府主导为工作机制,以整市推进为工作布局,以重点产业为培育载体,以教育培训为主要方式,以资格认定为重要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引擎”的工作思路,率先出台了《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促使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
农闲时节,记者来到安康,探寻这个山区农业大市的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调查摸底选苗子,明确培育对象
“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要求,未来农村应当是社区化的新农村、现代化的新农业、职业化的新农民的‘三位一体’大格局,主体力量和希望所在必将是职业农民。只有培育‘爱农、懂农、务农’的职业农民,才能保证农业和农村后继有人,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安康市农业局局长崔用慧说。
安康市通过深入各区县镇、村组、农户、园区、合作社、企业摸底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从业者进行填表登记造册。经过认真筛选,全市达到职业农民标准的有15250人,这为全面推进、准确选择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提供了依据。
在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办忠诚村,记者见到了被确定为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瑞红。他告诉记者,忠诚村农户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由于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建设的蔬菜大棚横七竖八,灌溉设施难以配套,品种多、乱、杂,栽培技术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下。
经过培育培训后,刘瑞红拓宽了视野,他以农户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组建忠诚村蔬菜合作社,建成900亩设施蔬菜大棚,并返租给农户,依托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并在城区建成8个蔬菜直销超市,提供统一销售,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
为了搞好设施蔬菜生产,刘瑞红不断学习,探索出了“合作社抓两头,产中搞服务,农民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园区建设模式,被陕西省评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安康市农业局副局长郭达彦说:“安康市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两种来源三种类型。来源主要有内生、外生两个途径,内生就是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外生就是从农业外部吸引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农村新生代劳动力。这些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
据了解,安康市在试点阶段,把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放在内生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上,即现有的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产业联盟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业主及家庭农场主、规模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通过对他们开展一系列的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首先把这部分农民培养成为符合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此来示范带动其他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