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5年以来,我县积极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等进行了重点补贴,加快了农业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然而,从目前看,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机具生产水平不高。玉米收获机械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批量不大,产品适应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不同地区和不同地块玉米种植行距不同,农机与农艺配套难,机器难以大范围跨区作业。
三是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玉米收获机械试验、示范和推广的投入较少,影响了宣传推广的效果。四是山区和平原乡镇的种植习惯不同,经济状况不同,造成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发展不平衡。
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一)加大补贴力度,加快机具发展。目前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进一步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力度,把保护性耕作机械特别是玉米生产机械列为购机补贴范围并予以倾斜,鼓励地方购机补贴资金累加补贴,支持、引导农民以各种渠道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宣传发动,搞好技术培训。农忙时节,利用电视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县乡讲授有关知识和技术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认识。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到县乡,对新机手进行培训,并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大培训、大推广”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示范引导,促进以点带面。进一步发挥好以市农机为主导,县农机推广站为龙头、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村级农机服务队为基础、农机大户为补充的五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作用,召开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现场演示推广会,不断提高群众对玉米机收及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认识。
(四)组织好跨区作业,提高机手收入。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要借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经验,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提高玉米跨区机收作业的组织水平;加强机械的维修保障能力建设,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建立完善信息调度服务平台,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玉米收获作业市场,提高机手和农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以此激发群众购买保护性耕作机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