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家庭农场的大冶探索
2013-08-15   来源:《支点》   

  《支点》记者 杨萍 实习生 陈岩霖

  “五个湖北”进行时

  伴随着家庭农场的风生水起,湖北省大冶市诞生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决策者,他们用实际行动来阐述对现代农业的理解。

  村民曹树金望着大片抛荒的田地,忍不住砸吧着嘴叹息:“这畈里的田,荒着真可惜啊!”村委会副主任曹树林接着话头说:“那就给你种?”

  这是2009年发生在湖北省大冶市方至畈村的一段对话。谁也没料到,这段对话竟“催生”了一个种粮大户。

  曹树金曾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会开拖拉机,会种田。说这句话那年,他已经56岁了。在农村,这是个非常尴尬的年纪,进城打工没人要,在家种田养老又不甘心。在村委会的多次“怂恿”下,曹树金决定先种300亩试试。

  那一年,老曹起早贪黑,拿出当生产队长的干劲,用心“伺候”这300亩稻谷。2010年底,老曹喜获丰收,他扳着手指一算,乐了:嘿,比打工强,这事有奔头!在村委会帮助下,尝到甜头的曹树金又流转了400亩田地,跟村民签了7年合同,合同上写着随行就市,当年的租金为150元一亩。

  就这样,曹树金当上了农场主,有了自己的“庄园”。今年上半年,在《支点》杂志联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来到大冶做家庭农场的调查时,他已经流转了4个村共计2000亩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

  破解土地抛荒难题

  曹树金等种粮大户尝试家庭农场是近几年的事。先前,大冶市虽然一直是农业地区,但土地抛荒情况颇为严重。

  “本地的老百姓已经没有兴趣种地了。”该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保平介绍,大冶土地起伏不平,不好利用。再加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迅速,农民赚钱相对容易,因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量土地荒芜。

  政府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不仅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补贴鼓励土地流转,还设立了市镇村三级流转平台,这些措施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尝鲜”。

  然而,外地人到大冶流转土地,并未解决市政府的“心病”。 张保平说:“外地人来租地有个致命的问题,他们只考虑赚钱,采用粗放型的经营,产量不高,不利提高农业水平。有的赚了钱后就不做了,不赚钱的也很快就走了,政府还要再次流转,稳定性不强。”

  除了这些问题,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外地人到此流转土地,赚钱后遭到了当地人眼红,当地有些农民甚至不顾合同规定,不再将地租给他们,这也破坏了土地流转的稳定性。

  政府部门改变策略,鼓励本地人试水家庭农场。曹树金算是较早的尝试者之一,他所在的方至畈村,无山、无水、无矿,集体经济是个空壳,村里人觉得种地无法养家糊口,纷纷外出打工。最严重时全村1800亩农田,抛荒1600多亩,剩下的一两百亩是村里的留守老人种点粮和菜。

  该村真正的土地流转试验始于2008年,这一年,湖北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村里600多亩土地,每亩租金350元,流转年限15年。该公司投资6000万元,主要经营生猪养殖、蔬菜种植、花木栽培、休闲体验和林场。

  接着,曹树金先后流转了700亩,村里剩余的500亩田地怎么办呢?村支部书记曹祥炳告诉《支点》记者,2010年底,村干部赴江西考察吊瓜基地,回来后,就对这500亩田地进行调整。把360亩连片的田地用来建吊瓜基地,剩余的给村民种粮。后来,村里又开发了150亩荒滩,兴建起500亩吊瓜基地,吸引了15个农户入股经营。至此,方至畈村基本实现土地“全流转”。

  曹祥炳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后,既解决了闲置土地,又获得了补贴,还发展了集体经济。去年,吊瓜基地纯收入8万多元,村集体收入5.6万元。今年,吊瓜基地纯收入有望突破15万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363-1.html

标签:农机 探索 大冶 家庭

上一篇:三问“家庭农场”之中国模式
下一篇:山东省东平县2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新探索